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台灣本土的末日博士:最壞情形尚未結束 大蕭條時代將襲捲而來 。。。

台灣本土的末日博士:最壞情形尚未結束 大蕭條時代將襲捲而來

  • 編輯部
股市近期上漲強勁,市場人士紛紛指出最壞的情形已過,然此次危機與1930年大蕭條在諸多面向類似,嚴重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學者Barry Eichengreen及Kevin O'Rourke比較當前經濟危機與1930年代大蕭條情形,指出1930年代大蕭條是全球的現象, 透過商品貿易、資本移出及商品價格等管道,從美國開始擴散至全球,各國均遭受池魚之殃,美國只是其中之一。

比1930大蕭條更嚴重的徵兆?

當前危機同樣是全球性的問題,單從美國的數據來看,容易造成誤解,須從全球狀況觀察較能悉得全貌,從工業生產來看(圖1),當前情形與大蕭條時期,下跌過程亦步亦趨,而且沒有明顯的反轉跡象;從全球股市走勢觀察(圖2),股市雖於3月初開始反彈,但並未脫離1930年代軌跡,當前的情形甚至比大蕭條時期更壞;而從貿易數據來看(圖3),全球貿易也於3月開始穩定,但同樣未脫離1930年代的軌跡,且情形比大蕭條時期還嚴重。
兩位學者表示,當前危機若僅是以「全球經濟衰退」視之,恐怕過度樂觀,因為嚴重程度已經達大蕭條的規模。

當心!失業及商業倒閉將再現

此外幾則有關失業及商業倒閉的情形,也明顯指出此次危機比1930年代的大蕭條早期情形更加嚴重:
美國「實際」失業率,把放棄找工作或只能兼差的勞動力計入失業率中,於今年6月已達16.5%,這已經達1933年大蕭條時期最壞情形的一半以上。此外年齡45歲以上的失業率已經創下1948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
美國勞動市場受雇人口於5月的工作時數,創下1964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兼差人數創下史上最高,但加班時數卻是歷史最低。
今年第1季,美國少了200萬份工作機會,這是193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連續3個月以來最嚴重的情形。
今年前5個月商業破產家數大幅遞增,遠比2008年嚴重,為2006年的2.5倍。
雖然不容否認股市反彈,領先實際經濟情形,讓一些經濟數據在未來數個月可能有轉佳的機會,但當股市見反彈高點繼續下挫時,這些經濟數據的改善恐將只是曇花一現。

空頭市場尚未結束

曾是美林證券首席分析師Robert Farrell於今年2月說:「基本上,我們從來不相信新紀元的說法,只有舊紀元發展到新的極端。我們正處在一個長期變化的時代,需要更多的時間慢慢解決,在這期間投資者的行為並不會改變(仍然是情緒多過理性主宰),並且可能測試過去市場的極限,直到新低被確認。我們必須正視當前的挑戰,抱持開放的態度,並採取更審慎的措施,保本優先,獲利其次。而當前的局勢,歷史前例的最佳寫照,是1930年代的美國及1990年代迄今的日本。按此標準,空頭市場沒有結束。」  
股市短線仍是向上的機會大,數週後才可能見到反彈的高點,但別忘記此次危機是大蕭條的規模,不太可能這麼快就見到底部,投資者此際或許該居高思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