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緊縮信貸 再祭緊箍咒
中國金融監管單位為抑制大陸商業銀行新增放款過快,再出狠招。銀監會已釋出訊息,考慮將商業銀行交叉持有其它銀行次順位債,自銀行附屬資本中扣除,且將 「溯及以往發行的所有次順位債」。在此之前金管單位已口頭要求銀行業嚴守資本適足率達到12%,昨日又正式下達上述指令,因此各銀行未來勢必採取增發新股 及縮減貸款規模方式因應,因此業界人士預測,股市行情下挫的潛在風險,可能再被引燃。
銀監會在文件中明確表示,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次級債有51%在銀行體系內由各銀行交叉持有,對整個銀行體系來說,並沒有增量資本進入,沒有增強整體風險抵禦能力。
根據路透及彭博社引述多位消息人士昨(21)日透露,銀監會的「緊縮資本管理徵求意見稿」已經下發各商業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次級債補充資本將會有嚴格限制,超過標準的多餘次級債要從資本中全額扣除,各銀行必須要在8月25日前回復此事。
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統計,今年1至7月,中國商業銀行發行的次順位債券總額接近4,300億人民幣(下同),其中,據監管當局測算,銀行 業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次順位債券有51%在銀行體系內由各銀行交叉持有,據此估計,大陸銀行業所交叉持有的次順位債至少達2,000億元。
而2003年,銀監會開始發布「關於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的通知」,2004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制定辦法允許商業銀行可 交叉持有次級債。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銀行為了維持充足的流動性部位,紛紛提高資本適足率,大陸商業銀行今年以來更是積極透過發行次順位債券以補充附屬資 本的方式,來提高資本適足率。
直到今年1至7月,中國商業銀行已發行次順位債的總量達到2,107億元,幾乎是去年全年發行量724億元的3倍之多。
稍早銀監會釋出風聲,要求銀行業嚴守資本適足率達到12%,並且要嚴查存貸比超越紅線的訊息,近日銀監會在此一文件中表示,銀行業金融機 構附屬資本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100%、次順位債與混合資本債補充的資本,則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50%,並要求各銀行需於8月25日前回應。
市場普遍擔憂,為提高資本適足率,各銀行未來勢必採取增發新股及縮減貸款規模方式因應,因此中國A股行情下挫的潛在風險,可能再被引燃。
新聞分析-緊縮金牌令 這一道最猛
儘管中國一再強調會維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取向,然而,自上半年人民幣新增放款數據逾7.37兆人民幣(下同)的數據公布以來,中國金融監管單位一連串政 策宣示,所透露出的信貸緊縮訊號愈來愈明顯,目前醞釀規定大陸商業銀行過去幾年來所購買的次順位債皆需全數自附屬資本中扣除,尤其一絕!
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而言,溯及既往的規定,意謂著商業銀行過去持有的次順位債勢必得賣掉,不然規定一上路,銀行資本適足率便會馬上下降,如此一來,持有次順位債券的商業銀行也就無法放款,甚至也不得不要求客戶還錢。
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務院設定經濟成長率今年保8%目標,施以寬鬆銀根政策,提供市場流動性資金;然而,由於中國股市急漲、房市也出現過熱現象,若中國政府不出手進行調控,很可能會引致通貨膨脹。
也因此,近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多年之後,再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發行定向票據,也表示會動用市場工具管理銀行放款;中國銀監會則先是提出緊縮二套房貸政策,近日則擬提高商業銀行資本管理標準。
金融圈人士分析,就整體金融體系面來看,銀監會規定商業銀行過去所購買的次順位不得納入附屬資本的規定,「就是一個緊縮政策」。金融監管單位以降低銀行創造信用放款的方式,來管控銀行業貸款增量。
另一方面,由於有一些大陸商業銀行彼此之間會互相購買次順位債券,過去從未自附屬資本中扣除,致使其資本適足率產生虛胖現象,未來,新規定上路,特別是日前有訊息指出,銀監會口頭要求其資本適足率要達到12%的中小型陸銀,未來信貸投放恐將全面收緊。
中國銀行業8月新增貸款預估約為5,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根據銀行業估計,中國銀行業8月新增貸款預估約為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市場人士認為,下半年銀行對信貸的收緊力度正在加大。
中國的新增貸款在今年上半年狂飆,達到7.37兆元的「天量」,引發中國金融監管單位出手,使得7月份新增貸款陡降至3,559億元。
「中國證券報」昨日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截至8月20日,中國銀行業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000億元,因此預估本月份可以達到5,000億元左右;不過目前看來雖然8月信貸總體規模與上月相比有所成長,但個別銀行已開始對公司放款進行控制。
「中國證券報」報導稱,繼建設銀行稍早宣布,下半年放款將壓縮70%,近日數家大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也發布通知,要求當月貸款「只收不貸」,有意壓縮新增貸款規模。
相較於大型銀行,本月份中國中小銀行新增貸款投放偏緊的狀況則有所解輕,放貸意願轉強。因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19日主持國務院常務 會議時,要求商業銀行推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等。銀行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對中小企業的放款則成公司類信貸的唯一出口。
此外,受到今年上半年銀行放貸強猛的影響,中國銀行業近期公佈半年報,其中,建設銀行上半年淨利跌4.9%,優於市場原先預期;而稍早前 工商銀行與交通銀行也發布半年報,其上半年淨利漲幅分別為3%和0.3%。市場人士推測,優於原先預測的原因,在於這些銀行的利息收益有明顯改善。
不過,建行在公告中並特別強調,中國經濟雖有所回暖,但不確定性依然較大,信貸資產在快速投放的同時,不良資產的控制壓力可能會有所增加;建行未來將把握好貸款投放的總量,有效控制各類風險。
而在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公布半年報後,投行調高中國銀行業明年度的獲利預測。摩根大通表示,將工行2009至2011年的預測分別調高為7%、8%、5%,原因是貸款總額和收費收入調整,以及信貸成本下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