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權證交易 美式歐式大不同 。創造272%報酬率有訣竅

權證交易 美式歐式大不同

  • 2009-07-21
  • 工商時報
  • 【張瑞益/台北報導】

 台股今年漲勢強勁、加上證交所及證券商均積極推動權證市場活絡,今年來國內權證市場交易熱絡。對於權證的選擇及操作的方式,市場投資理財專家建議,除了留意權證的流通性之外,也可以留意買進的標的是否為美式權證,另外,由於產品特性不同,現股的操作方式不可完全套用在權證市場。

 元富證券新金融商品部表示,在選擇權證方面投資人有時會有盲點存在,例如目前台灣權證投資人仍習慣以單日成交量來選擇權證,不過,以權證市場相當發達的香港市場投資人來說,如果選擇成交量是為了流通性,其實可以選擇美式權證做為另一種流通的選擇。

 投資理財專家指出,美式和歐式權證,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美式權證可以提前履約而歐式則不行,因此專家表示,如果權證尚未到期之前,有投資人想要賣權證,但是因流通性不夠,或者投資人持有權證的數量比較大,賣不出去時,就可以利用美式權證的特點,以當天的權證收盤價,要求發行商履約,如此可以解決流通性的問題。

 投資理財專家進一步表示,若向權證發行證券商提出履約申請之後,發行公司可以選擇交割股票或現金結算,而由於多數發行證券商都會有現股的避險動作,因此多以交割股票的機會較大,若投資人判斷權證標的股,目前股價可能是短線高檔區,可以先以融券方式在市場鎖住利差,待拿到現股後再行還券。

 另外有不少投資人在操作現股多年之後,仍習慣以相同的方式買賣權證,例如「量先價行」等股市理論,理財專家就強調,由於一檔個股發行2、30檔權證的情況相當普遍,所以權證的量能沒有絕對的參考性,不建議以此判斷權證價格的高低點,另外權證因有到期日,隨著權證到期日越接近,時間價值也越低,投資方式也和現股不同,此點投資人也必須特別留意。

創造272%報酬率有訣竅

  • 2009-07-21
  • 工商時報
  • 【鄭淑芳/台北報導】

 權證投資報酬率有多高,投資人可能不太明瞭,但透過權證投資專家現身說法,且按部就班投資權證,可以很容易上手。

 台股5、6月陷入高檔整理,被法人通稱為最難賺的行情,卻有人可以突圍而出,在適值5、6月市場大幅波動時節,以272%的超高報酬率,在權證競賽中傲視群雄,成為凱基證券與元大證券首次合辦「權民運動會」權證交易競賽的冠軍。 這位拿下「權民運動會」權證交易競賽冠軍的劉先生指出,買權證最重要的是要壓對寶,其次是只做自己有保握的投資,這樣才能贏在起點。

 凱基證券新金融商品部副總經理吳仁傑指出,買權證要獲利,除了靠膽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專業知識,但多的是有專業知識的投資人在權證市場上賠大錢,到底權證投資,該如何才能獲利呢?第一關鍵就是要選對標的。

 劉先生強調,他早在主管機關剛開始宣導權證市場時就有接觸,但由於權證操作槓桿較大,平日的操作的重心仍以股票為主,權證只是小玩。畢竟權證是高槓桿的投資,在高獲利的背後伴隨的就是高風險,換言之,投資權證,在講求獲利前,一定要先想到「保本」。

 而保本的第一步,就是要選對標的,挑選的標的最好是飆股,至於進場時點,則宜挑在行情不好時,等標的股跌了一段之後,再買進價平或價內的權證,當然由於權證有所謂到期日,在投資時,也必須留意有效期間及權證的流動性,以免買得到、賣不掉。

 劉先生強調,另一個保本的關鍵,就是要有風險意識,如果沒有行情,寧可做現股,不要買權證,畢竟現股可以放,權證有所謂的最後履約日,一旦到期,一切歸零,不可不慎!

 此外,劉先生指出,權證初期的操作最好能選自己比較熟悉的類股切入,比如這次他比賽就是單挑股性比較活潑的IC設計族群,如雷凌、智原、瑞昱等,經精挑細選後,單挑雷凌進場,由於對個股股性已相當熟悉,之後再切入權證,自然獲利的機率也會隨之拉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