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陳忠瑞:台股明年上萬點 。站穩萬點 20年來最好契機。

陳忠瑞:台股明年上萬點

  • 2009-08-01
  • 工商時報
  • 【劉益昌/台北報導】

 投資大師陳忠瑞昨日在其新書股海煉金術發表會上指出,這次是台股20年來最有機會站穩1萬點行情的契機,時間點則落在明年。但台股明年上看萬點的過 程中,依然會有拉回壓力。投資人可觀察M1b、M2變化及成交量當指標。當M1b年增率超過20%以上過熱甚至25%的極限,央行可能緊縮貨幣政策,而 M1b、M2年增率差額若逾12%則勢必拉回。再者股市成交量若逾2200億元,籌碼凌亂也不利股市。

 當上述中長線指標出現這些不利股市的訊號時,台股極可能順勢拉回,投資人應密切關注。目前6月M1b年增率為17.03%,M1b、M2差額為8.88%。陳忠瑞認為,若資金指標持續過熱,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的時機,不排除落在今年第四季、明年初。

 陳忠瑞昨日在其《股海煉金術》新書發表會上,從總經、貨幣、技術層面提出許多具代表意義的指標,供投資人掌握股市底部的投資契機:

 一、台股市值佔GDP比值:觀察台股1995年至2008年12月的走勢可以發現,當台股市值佔GDP比值下降至0.59、0.69、0.81所形成的趨勢線時,都是波段底部的買點。從美股來看,也是這個概念。

 二、股價淨值比:當股價淨值比低於1或下降至1附近時,長期底部買點訊號。從1990年至2008年12月,股價淨值比下降至1.05、1.04、0.99,都是台股18年期間最好的買點。

 三、台股與景氣對策燈號關連度:照經驗,藍燈區是股市相對底部區域藍燈期間的一半時機,係股市相對較好的買點時機,投資人不妨運用買藍 (藍燈)賣紅(紅燈、黃紅燈)的傻瓜投資術。照台股走勢紀錄,在2007年9月、10月出現9500點以上的相對賣點時機,剛好都是黃紅燈的期間。

 四、M1b、M2:印證資金行情熱絡程度,M1b年增率今年1月翻正,台股也起漲。台股這波主走資金行情,但M1b、M2過熱台股會有拉 回隱憂。按過去經驗,M1b年增率20%以上時,資金有過熱疑慮,M1b年增率極限為25%當M1b年增率20%以上或甚至25%,係資金行情發酵的尾 端,加上可能引發央行緊縮貨幣,增添台股拉回壓力,今年6月M1b年增率17.03%,M2年增率8.15%。

 至於M1b、M2年增率差額若逾12%,按過去慣例,股市勢必拉回,目前6月M1b、M2年增率差額為8.88%。當M1b、M2年增率出現這些不利台股的訊號時,雖不見得股市馬上就會下跌,但投資人都要特別審慎。

 至於大盤量能部份,日成交值1500億元2000億元之間,都屬安全量,但一旦超過2200億元以上,籌碼徒增凌亂,係不利的訊號。

 陳忠瑞認為,從今年台股走勢看,投資人已錯過第一次入市好時機,應耐心等待下次拉回後的買點。目前尚無法斷定拉回多久或多深就該介入,但當時間整理較長或遇急跌,都可能是中長線買點。

站穩萬點 20年來最好契機

  • 2009-08-01
  • 工商時報
  • 【劉益昌/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昨日舉辦投資大師陳忠瑞老師「股海煉金術」新書發表會暨投資講座,與投資大眾分享鑽研多年的股市教戰守則。圖/顏謙隆

 台股昨(31)日收月線,月指數大漲645點,投資大師陳忠瑞亦相當看好台股中長多格局。陳忠瑞昨日在其新書<股海煉金術>發表會上指出,這次是台股20年來最有機會站穩1萬點行情的契機,時間點落在明年。

 陳忠瑞指出,台股過去幾次突破萬點行情,不管是民國89年2月的10393點,更早的民國86年8月的10256點,都是曇花一現。

 但這次不一樣,當前的貨幣政策係史上最寬鬆,眼前的兩岸關係係史上最突破,CHIWAN(CHINA、TWIWAN)產業大合作趨勢來臨,未來更多中國資金將流入股市、產業,這些20年來難得的總合條件,將締造台股突破且站穩1萬點以上行情的實力。

 陳忠瑞認為,股市長期走勢都是向上的,投資人的投資3要,就是避開股災股災入市循環波段投資以美股道瓊指數來看,從幾十點漲到上萬點期間,陸續歷經3次世界大戰、2次石油危機,但後來也都上漲到萬點。

 台股也一樣,從長期操作來看,每次遇重大利空或否極泰來事件,都是長期入市好時機。

 景氣走勢與股市具有高度連動。景氣復甦可分成假性復甦、二次衰退、實質復甦這三部曲來觀察。假性復甦結束的時間點,與二次衰退開始的時間點,不見得一致。

 今年以來的台股,主走資金行情,但當資金行情走得太過熱,或央行開始緊縮貨幣時,有可能引發二次衰退,衝擊股市明顯拉回。

 台股今年已從4千多點漲到7千多點,很少股市可以連4季都持續大漲,因此台股應比較可能係在明年,搭配步入景氣實質復甦而上萬點,在此之前的拉回或買進時機,投資人應多關注總體、貨幣、技術指標。

 陳忠瑞昨日舉行<股海煉金術>(由本報所屬商訊出版社出版)新書發表會,這是陳忠瑞繼上一次出版股海戰國策熱賣3萬7千本後的另一次投資 大作,昨日發表會吸引3百多位聽眾座無虛席,包括新光投信副董事長李定一、神乎科技董事長陳珠琮等貴賓,也推薦這是今年台股最佳的煉金書。

 陳忠瑞認為,雖然這波全球金融海嘯被形容為百年危機,但也是台股的百年契機,他看好包括藍光產業醫療儀器產業機器人等十大潛力產業,將是台股上攻萬點行情的重點潛力族群。


梁啟源:經濟復甦前 油價不會漲破100美元。殷乃平:明、後兩年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

梁啟源:經濟復甦前 油價不會漲破100美元

今日起中油98汽油突破每公升30元大關,不過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梁啟源表示,國際游資炒作力道受限景氣疲弱,預測在景氣復甦前,國際油價每桶超過10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梁啟源表示,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認為今年合理油價在每桶70至80美元之間,但油價也不易跌破60美元

他表示,過去造成油價飆漲至147美元高峰,主要受原油期貨市場炒作所致,近期全球景氣疲弱,因此,他認為,景氣復甦前,熱錢炒作油價力道有限,油價漲破100美元機會也不大

梁啟源表示,由於各國限制股票賣空交易,使避險基金獲利不易信用緊縮也波及需借款維持高槓桿投資的避險基金,根據經濟學人預測,原油期貨市場的避險基金規模,將降低三至四成。

不過梁啟源提醒,一旦景氣復甦,若相關金融管制未落實,國際熱錢有可能再度炒作期貨市場,使油價劇烈波動,油價即可能再度站上100美元大關。

【2009/08/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殷乃平:明、後兩年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31日表示,近日台股雖然上揚,但民間投資、消費都是負成長,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預期明、後兩年會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央行應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因應。

金融研訓院舉行「救市措施應該如何退場」座談會,殷乃平表示,央行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讓資金湧入台股,但也因為市場游資太多,讓物價有上漲趨勢。不過,實體面的經濟需求並沒有成長,民間消費、投資仍弱,如此下去,將導致停滯性通膨,未來一、兩年就會發生。

殷乃平認為,大陸有鑑於資金過熱,已經開始採取相關緊縮政策,我國央行也該跟進,央行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可轉讓定期存單(NCD),此外,也不要讓銀行過度放款,控制市場資金流量。

【2009/08/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微型付款》大家花小錢 有人賺大錢

微型付款》大家花小錢 有人賺大錢
「花小錢、行小樂」年代已正式來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廠商總會讓你花小錢花得很「順」。我不必再花力氣到旁邊口袋、拿出皮夾信用卡,廠商早就在我申請會員時就要我填入我的卡號,之後可以很安心的「亂付錢」。
【撰文/劉威麟】

最近,我感覺到自己消費習慣的改變。

以我身邊的行動電話為例,曾在一星期內我火速安裝了五個app,兩個是在小孩哭不停,為了哄小孩才下載的;另外三個則是朋友玩我的手機時,在他們熱情推薦下,我沒想太多就按下「購買」鍵。

廠商總會讓你花小錢花得很「順」。我不必再花力氣到旁邊口袋、拿出皮夾信用卡,廠商早就在我申請會員時就要我填入我的卡號,之後可以很安心的「亂付錢」。付多少?前前後後,一個月最多也只付了新台幣五百元,花得我不痛不癢,但,全球只要有五十萬個像我一樣的人, 遠端的那家廠商就賺翻了。

微型力量超乎想像

「花小錢、行小樂」年代已正式來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尤其這一季,美國又有不少廠商推出新平台,讓你多以微型付款(micropayment)支付。台灣創業家在美國創辦的「Mochi Me d i a」是目前全美國最大的flash小遊戲的廣告平台,日前推出了「Mochi Coins」,讓它上面的小遊戲可以吸引上班族玩家輕鬆「付小錢」;另外,原本做類似YouTube的文件嵌入網站工具「Scribd」,也讓它的線上文件開放收費機制,這個月出版的知名的《Free》一書就是選用這個平台先提供免費,傳出去以後, 等到四處都是據點,再開始「收小錢」。

有趣的是,美國最大實體書店Barns&Noble也在這個月宣布推出自己的電子書平台。這個新平台號稱有高達七十萬本書,有的付費,有的免費,只要十美元就可透過BlackBerry黑莓機、iPhone、一般桌上型電腦觀賞。

有些分析師認為,最後勝出的電子書平台或許不是Kindle類的獨立平台,而是這些智慧型手機,因為只有它們才分布得最廣,可以讓大家更輕鬆的用現有的工具,繼續「花小錢、行小樂」。

而有一位作家在這個月也在他的微網誌宣布,他在過去十二個月試著在Kindle賣書,結果只賣出五百本,反而靠另一個看似普通的網站Boing Boing,卻帶來兩萬五千本的驚人銷量。

賺小錢賺出大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花小錢」的趨勢不只影響平台,也影響「作者」。以往你可能是在創作一本新台幣三百九十元的《世界是平的》,現在你可以改為創作一些三十、五十元的「小書」,不過或許不是一次付清,你可以要消費者每個月都得付三十、五十元,或是在書中花八十元買某一章節,或花八百元買某一塊隱藏的結局……。

令人擔憂的是,我亦已經看到有些創作家開始「自毀作品」, 從前還會想些可以改變人類的足以媲美工業革命的點子,現在則盡想些發出怪聲音、做怪動作的荒唐兒戲,只想賺個一百萬美元好走下一步。

網路發展近二十年來,我們發現儘管線上遊戲的族群較小,但線上遊戲的發展卻總比網路早二至三年。如今,我們可看到「電子書」的發展又比網路晚二到三年,網路上試過的許多收費模式,都可以到電子書再行沿用。或許可參考網路發展至今試出的一些成功模式,究竟Facebook的Mob Wars這些小遊戲,是如何靠賣小東西做到「一個月賺一百萬美元」的?韓國的CyWorld社群網站如何靠虛擬小寶物做到一年上億美元營收的?紛亂的「花小錢」時代,或許是十年一度的「大機會」。

網路時代,有人靠賣低價的小東西月賺數百萬美元,可見花小錢的力量龐大,這也是賺大錢的機會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09年172期】

中國股房驚驚漲 政策偏多蠻牛奔騰

中國股房驚驚漲 政策偏多蠻牛奔騰
中國股市今年漲幅近九成,全球數一數二強勢,北京頻創「地王」紀錄,市場不斷預測即將泡沬,基本面卻悄悄走穏,GDP保八有望,啟動新一輪中國牛市。
【撰文/劉德宜】

以投資中國股市與原物料商品著稱的投資大師吉米.羅傑斯(Jim Rogers),最近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認為中國股市漲幅超過基本面,「我自去年十月買中國股票後,就一直未再買入,但也未賣出,」他同時指出,中國經濟規模太小,不足以拯救全世界。

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這番言論在七月二十三日的香港《文匯報》披露之後,對陸股卻「毫無影響」,上證指數照樣創下今年以來新高,不少分析師認為,今年初至七月二十四日以來, 陸股漲幅高達八五%,上檔風險非常高,負責港陸股的寶來證券香港研發部董事總經理歐宏杰就表示,「上證指數接近三○○○ 點時,我就在看要回檔,但最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表示,中國經濟回升基礎還不夠穩固,『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更直接挑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走穩回升關鍵時期,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看來,陸股到十月一日中共建國六十周年 前,陸股要做一五%以上的下修幅度,恐怕很難。」

為什麼?不論金融或資本市場, 中國漲跌表現,全由政策掌控,儘管中國當局已開始對信用貸款額度收縮,以及在七月起對非流通股解禁,連擔心通貨膨脹再起、存款準備金率可能調升的「風聲」 都先放出,好讓股市連同房市一齊降溫, 然而中國兩位最重要的領導人卻希望財政與貨幣政策都維持現狀,第三季的陸股表現反而相對安全,飆漲的房市亦不會見強力的打壓。

GDP保八牛市來臨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GDP為七. 九%,超出市場預期的七.五%, 原本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看法相當保守的摩根士丹利,將全年GDP預測值由七%再調高到九%,摩根大通與高盛證券亦將全年GDP調高到八.四%與八.九%, 「從數據來看,我可以說,不光是中國,全球景氣已經上去了,未來只有向上的必然,沒有向下的偶然,」永豐金控研究總處處長黃蔭基篤定地說, 「中國仍是外貿冷,但是內需熱。出口雖未見起色,城鎮固定投資年增率二○○九年上半年已成長至三三%,這全靠著下鄉補貼政策而來,夠不夠拯救全世界,還要 再看中國與美國的景氣狀況。

黃蔭基分析,全球景氣,其實主要看三個指標:美國非農就業人口(NFP)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台灣出口數字目前美國失 業人數大減四十六萬人, 中國PMI則自三月起連續四個月超過五十,台灣出口額預估第四季會由衰退轉成正數,「從數字分析, 這一波景氣有機會緩步走升到二○ 一五年。再看中國,我預測今年GDP應有八.五%,它的股市算不算是『牛市』來臨,我想不算有錯。」

因中國PMI指數是全球惟一高於五十的地區,帶動原物料價格彈升,中國是否再次帶動全球通膨走升,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公 開指出,「未來十二個月內不必擔心中國會有高達三% 以上通膨壓力。」原因是中國出口還未回春,王慶預計要到二○一○ 年,才會看到中國出口值恢復正成長;黃蔭基認為,中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到年底前不會修正,且七大工業國(G7)的利率也不會調整。

北京頻創地王紀錄

至於房市,王慶也認為,「不會有重大政策調整。」誠如台灣一樣,股房兩市是帶動內需成長最重要的市場,未見明確景氣全面回升,兩岸政府都只 降溫不打壓; 歐宏杰說得更直接,「對中國來說,人民要富有,房市比股市更重要。」尤其中國沒有升息空間,儘管銀監會仍在收縮信貸額度,但利率相對低點,都是讓北京地價 在上個月連續四塊地創下「地王」紀錄。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09年172期】

想像不到的中國規模 1,338,613,000人創造的震撼數據

想像不到的中國規模 1,338,613,000人創造的震撼數據
世界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大陸人口總數13億3861萬3000人(2009年7月估計值),相當於世界人口總數的19.7%,是台灣人口的58倍以上,更是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
【撰文/黃浩榮】

●世界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大陸人口總數13億3861萬3000人(2009年7月估計值),相當於世界人口總數的19.7%,是台灣人口的58倍以上,更是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

●可勞動人口全球最多,15歲~64歲的可勞動人口達10.7億人,是台灣的74倍

●1978~200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9.8%,同期經濟表現居世界第1

●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1億人,老人人口世界排名第1,是台灣的45倍

●大陸一個城市可以抵一個國家。第一大城上海市的GDP(2008年)達人民幣1兆3698.15億元,相當於烏克蘭全國GDP,同時是台灣GDP的1/2

●2008年底外匯存底1兆9460億美元,全球外匯存底最高,是台灣的6.7倍

●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FDI)924億美元,約占全球FDI的6%,為台灣的12倍

●大陸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國家。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多達118座;人口400萬以上的城市達13座。台灣僅台北市唯一超過200萬人

●中國高速公路總長度5萬餘公里,長度排名世界第2,為台灣高速公路的50倍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08年中國GDP產值為人民幣30兆670億,僅次於美國、日本,是台灣GDP的11倍

●2008年經常帳(current account balance)順差達4261億美元,世界第1,為台灣的17倍

●2008年中國手機產量5.6億支,占全球手機產量47.5%,世界第1,是台灣的2倍

●每天原油消費量為788萬桶,占全球每日耗油量約10%,是台灣的8倍以上

●出版電子圖書數量達65萬種,世界第1

●全世界每兩雙鞋有一雙在大陸生產。鞋類產量超過106億(2007年),占全球產量50%以上,世界第1

●2008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達人民幣1兆5404億,連續18年維持兩位數的增幅,同期成長速度世界第1

●占全球手機用戶三成以上,中國手機用戶6.79億戶,全球最多;是台灣的26倍

●大陸占全球總用電量的1/5,2008年全國用電量3兆4268億千瓦,僅次於美國,約為台灣用電量15倍

●2008年鎢產量4萬3693公噸,占全球產量80%,世界第1

●2008年粗鋼產量5億49萬公噸,占全球產量1/3以上,世界第1

●2008年體育選手獲得120個世界冠軍,包括北京奧運的51面金牌,奧運奪金數量世界第1、奪牌總數世界第2

●茶葉產量占全球總產量1/3,2008年中國茶葉產量124萬公噸、種植面積160萬公頃均為世界第1,為台灣的69倍

●全球每四個網民有一個是大陸人。中國上網人口2.98億。約占全球上網人口的1/4,全球最多;是台灣的17倍

●中國固網電話用戶3.33億戶,占全球電話用戶的26%,全球最多;是台灣的25倍

●吸菸人口3億5000萬人、每年死於吸菸相關疾病人數約100萬人,兩項均為世界第1

●2008年中國電腦產量(桌上型加筆記型)1.37億台,占全球電腦產量超過40%

●菸草產量239.5萬公噸(2007年),約占全球產量1/3,世界第1

●2008年中國汽車銷售量938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18%,僅次於美國,為台灣的40倍以上

●2008年中國機車銷售量2750.2萬輛,占全球機車銷量54%,世界第1,是台灣的32倍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聯合國統計部、UNCTAD、UNESCO、UNICEF、IMF、CIA World Factbook 2008、世界鋼鐵協會、加拿大豐業資本(Scotia Capital)集團《全球汽車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等。

陸股炒風熾 成交額首度超越美英日總和

陸股炒風熾 成交額首度超越美英日總和
【中央社╱台北31日綜合外電報導】

2009.07.31 11:18 am


投資管理公司GMO表示,中國股市的成交額有史以來首次超過美國、英國及日本的總合,充分顯示股市的「投機熱」,也就是這種狂熱,上證綜合指數今年才會飆漲82%。

根據彭博數據,中國證交所的成交金額在7月29日暴增至630億美元,超過紐約、倫敦和東京證交所加總起來的580億美元。

GMO(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 & Co.)的資產配置小組成員強塞勒 (Edward Chancellor)指出,「這充分顯示投機狂熱已回到股市來。」他說,陸股的上漲是個「短命的反彈 (sucker's rally)」。

上證綜合指數今年表現傲視全球各主要股市,在經濟振興措施、破紀錄的銀行放款以及景氣反彈的激勵下,證券開戶數以18個月來最快速度成長。

上證指數在7月29日重挫5%,市場傳聞政府將遏止資金湧入股市。

強塞勒指出,預測股市何時反轉雖然「極為困難」,但投機性的反彈「一向是含著淚出場」。

【2009/07/31 中央社】@ http://udn.com/

中國ETF 反彈即賣點

群益投顧協理鄭武隆指出,大陸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問題多,但礙於10月1日是大陸建國一甲子,股市行情不能太難看,預估未來中國政府會進行政策微調,採取工具性措施加強信貸資金流入來降溫,雖還不至動用調高存準率等緊縮政策,但在此情況之下,中國股市短期內要再創高點難度較高,建議投資人,中國相關ETF逢反彈站在賣方,等到指數回檔10%以後再觀察買點。

 凱基證券海外投資理財部也認為,儘管中國投資市場是個「夢」,但民眾捫心自問當前中國股市和經濟基本面是否相符合,顯然股市指數漲幅已經超越經濟基本面應有的價格,可趁著當前還有獲利先落袋為安,且股市回檔修正是好事,屆時可將獲利的資金再逢低買進。

也有券商預估,下半年陸股一旦大回檔修正,指數可能會回到2500-2000點之間,若有機會來到這個點數位置,就是民眾逢低加碼的進場好機會。

【2009/07/31 中央社】@ http://udn.com/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分析〉別樂觀太早!失業 + 信貸泡沫 + 地區危機 削弱全球復甦

〈分析〉別樂觀太早!失業 + 信貸泡沫 + 地區危機 削弱全球復甦

鉅亨網林佳萱 外電報導
2009 / 07 / 31 星期五 00:55







股市看似觸底反彈,房價也開始穩步回升,消費者紛紛重新踏出家門採買,銀行家、政治人物以及企業主終於不為響起的手機而感到心驚肉跳,連華爾街的超級空頭派大師 Nouriel Roubini都開始猜測「底部來臨」。這麼說,經濟好像真的要復甦回暖了?其實,並不盡然。

英國《The Observer》財經編輯 Heather Stewart 和 Larry Elliott 在近日文章中指出,這場蔓延近兩年、嚴重程度直逼 1930 年代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可能還沒真正過去。

上個星期五,英國公佈第 2季經濟成長數據,僅僅 0.8% ,遜於預期,也給樂觀猜測企業獲利增加的市場人士一盆兜頭冷水。但在歐美紛紛降息至紀錄新低、各國政府大力注資刺激經濟的情況下,許多專家仍暫時看好經濟會溫和復甦,就從今年秋天開始。

然而,根據過去經驗,秋天畢竟不是春暖花開,秋天反而是最蕭瑟的時節

全球經濟從 2007 年秋天起開始一連串倒骨牌效應, 2007 年 9 月英國 Northern Rock Bank(北岩銀行)發生危機,至 2008 年 2月終於被英國收歸國有;隨後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 Bear Stearns (貝爾斯登)也遭 J. P. Morgan Chase(JPM-US;摩根大通)以 2.36 美元收購;2008 年 9 月 15 日,另一家投行 Lehman Brothers 更驚傳倒閉─這是經濟危機的轉捩點。

2008 年春天,當貝爾斯登消失在市場上時,投資人互相告慰「最糟告的已經結束」,經濟學家充斥著「脫鉤」(decoupling)的期待─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 (如中國)可在危機中逃過一劫,不隨歐美已開發國家同步墜入經濟衰退的谷底。但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 9月 Lehman Brothers倒閉,信貸危機延燒出經濟危機,幾乎把全球金融體系摧毀。

Standard Bank 的 G10 策略分析師 Steve Barrow直言:「如果回顧去年此時,正是油價和美元崩潰的開端,一切的確緊隨 Lehman Brothers事件而爆發,但敗跡早就已經露出端倪了。

2009 年 8 月已經近在眼前,雖然樂觀者準備好迎接經濟回暖的和風,但悲觀者卻看到處處危機四伏。

RBC Capital Markets 全球策略分析師 Russell Jones表示,「現在許多方面仍然很脆弱,例如金融業發行的證券、公部門舉債狀況,這個情況不只存在於英國;另外,各國央行和政府又迫不及待想收回流動性,將援助政策撤離市場。」

首先,目前金融市場的樂觀可能為時過早,一如先前沒有人預期這場世紀經濟衰退的爆發,投資者現在持續殷切熱情,不表示經濟衰退隨後就會順利復甦。

美國企業陸續公布第 2季財報,其中最受矚目的包括全球最大晶片龍頭 Intel (INTC-US;英特爾)和銀行巨擘 Goldman Sachs Group (GS-US;高盛集團),兩大企業皆有格外亮眼的獲利表現─Intel 營收季成長 12%,獲利年增 25%,超乎市場預期;Goldman Sachs第 2季營收達 137.6億美元、淨利達 34.4 億美元,讓市場一片歡慶,股價也跟著扶搖向上。

但是 GFC Economics 分析師 Graham Turner 表示,許多企業之所以還有獲利,只是因為削減成本的關係。

這個舉動儘管為個別企業的財報添色,但如果產業持續為了縮減開支而凍結人事、降低工時,薪資就無法整體性提升,消費者也很難恢復消費,需求就始終低迷不振。

Graham Turner 指出:「股市對企業削減員工成本的反應相當正面。但現在的問題是,聯準會該做的都做了,如果公司一直減薪裁員,情況將進入經濟學家凱因斯所說的危機:私人消費難以提振。」

但美國失業數據還徘徊在相當高的水準,上周總共有 55 萬餘人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企業裁員的狀況將左右經濟走勢─是即刻復甦,或是再度陷入放緩。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 8000 億美元救市計劃,但零售銷售還是二度轉弱。

分析師 Steve Barrow 坦言,企業漂亮的財報背後,掩藏更深刻的問題。「一切脫不開削減成本和裁員減薪,實質成長並未真正改善。」如果仔細檢視經濟數據,那些被當作經濟復甦證據的數據,只不過略優於年初最嚴峻的谷底罷了。

另一位 Russell Jones認為,美國某些州的財務吃緊可能會是下一個問題:加州政府已經開始發 IOUs 政府債據,因為沒有現金可以支付日常開支了,佛羅里達州和紐約州也陷入財政困窘。如果有一個州政府違約,股市氣氛肯定因此丕變而出現拋售壓力。

聯邦政府高層肯定會出手協助,但就算聯邦官員提出紓困金來救火,也只是宣告聯邦政府必須背負更多債務。因此他說:「我認為市場現在對此警覺,然而儘管只發生一場普通的違約,也可能延燒出整片大火。」

不僅如此,有人預言下一場通膨泡沫即將引爆。美國聯準會前主席 Alan Greenspan 治療 2000 年網路泡沫化的方法就是創造美國房市的另一個泡沫,因此許多分析師擔憂,去年多國政府主導刺激經濟的緊急方案,正催生出大問題。

而且,這樣的憂慮現在對準中國:中國將變成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儘管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太嚴重,但過去短短半年內中國銀行信貸就大增 GDP的 25%之多。

Russell Jones 指出:「中國政府之前慌張的放鬆貨幣供應,並要求金融機構放寬信貸,也就是靠吹起投機泡沫來解決問題,這顯然是不穩定的來源。」

Monument Securities 經濟學家 Stephen Lewis表示,他擔心現在風行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無法壓制債市泡沫。

由於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壓低長期利率─連帶降低私人與企業的融資成本,被視為相當有效的策略,但人為壓制債券殖利率的風險,就是中央銀行必須緊盯適當時機抽離這像政策;但美國聯準會和英格蘭銀行主管都沒有經過 1930 年代的洗禮,很難抓準調整時機。

看似小而不重要的事件可能引爆大危機,冰島就親身展示了,一個小經濟體如何引爆全球大範圍的混亂和恐慌,而新興市場(特別是東歐)目前還充滿隱藏炸彈:拉 脫維亞現在靠國際貨幣基金的貸款穩定本國貨幣,上周談判不順時即爆發恐慌,一旦拉脫維亞援助方案瓦解,東歐其他地區恐怕爆發骨牌效應。

地中海北部也相當脆弱,西班牙的房市崩潰不亞於英美的房市危機,義大利製造業因需求暴跌及競爭力慢性下降而蕭條,希臘的經濟問題已經引發社會混亂,即將加入歐盟的準會員國土耳其也逃不了經濟萎縮。

看來欠缺足夠的時間拆解散落全球各地的未爆彈,各國官員只能眼睜睜看著流行病跨越國界,民間與企業信心仍未強健,失業率依然高漲,危機爆發的人事成本將造成沉重負擔,英國專家估計,若經濟轉趨向下,經濟衰退可能會再拖長兩年,至少增添 600億英鎊的負擔。

悲觀者的論調不見得完全正確,但若忽視危機的早期訊號,恐將累積更多隱憂。

「如果到 9月之前還拿不出任何辦法,我擔心明年會更慘。」Graham Turner說。

中國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新增「動態微調」

中國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新增「動態微調」

  • 2009-07-30
  • 中國時報
  • 【中央社】

 繼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實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後,今晚新華社再引述人行有關負責人說,下階段將繼續落實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並根據經濟走勢和物價變化「動態微調」

 報導引述未具名的負責人指出,「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物價變化進行『動態微調』,把握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問題,進一步增強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他同時強調,要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而不是規模控制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增強可持續性,滿足促進經濟回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

 這位負責人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走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需要繼續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進行「動態微調」。

 同時,針對當前通貨膨脹預期有所顯現的狀況,未來需要把物價水準保持在合理可控制的範圍內,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適宜、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他表示,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總體回暖、貨幣條件較為寬鬆的大背景下,國際初級商品價格總體大幅上漲,中國國內資產價格反彈,「這些跡象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脹預期有所增強」。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日前發佈的報告也指出,預計物價將會在下半年走穩,並存在反彈可能。

 此外,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今天表示,中國價格運行總體態勢好過預期,未來價格走勢有希望進一步好轉,但由於流動性資金供應充裕,價格總水平上漲壓力已逐漸顯現。

 彭森引用人民銀行數據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貸款達到創紀錄的7兆3700億元人民幣,超過前2年放貸總額。

 此外,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近日也表示,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中國距離通貨膨脹還比較遙遠。

 綜合上述,人行有關負責人的最新表態與蘇寧講話的主要差別在於提出了「動態微調」的新觀點,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則被賦予了「重點、力度和節奏」宏觀調控也增加了「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在在顯示了近來中國金融當局思路的微妙變化。980730


未來幾周A股將下跌約10%到15%,此後不排除一口氣攻上4,000點。謝國忠:A股泡沫 十 月1前不會破 。

胡立陽:A股短期將跌15%

兩岸三地股市昨(29)日齊跌,投資大師胡立陽分析,主要「震央」是A股借中國建築上市整理籌碼,估計未來幾周A股將下跌約10%到15%,此後不排除一口氣攻上4,000點

中國建築昨天在上海證交所掛牌,結果引起兩岸三地股市地震,並引起中國建築是否為A股多空分水嶺的歧見。

胡立陽上周接受大陸「紅周刊」專訪時,已經表示A股攻上3,100點後就會出現劇烈震盪。昨天他表示,股市是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在景氣真正復甦前六到九個月就會提前反應

台股、港股跟隨陸股,在去年11月底開始反彈至今,大陸經濟復甦的趨勢已然確立,不過,股市上漲太快,自然有修正的必要。

胡立陽說,中國建築上市正好讓A股借題發揮,而靠A股「壯膽」的台港股市難免受到牽連,他指出,A股未來三到四周出現10%到15%的下修都是正常反應。

他指出,A股在3,100點上方出現短線回調,並不是什麼壞事,而是更有利於長線健康的發展。世界上沒有天天上漲的股市,漲多了必然會隨時出現回調。而回調的時間,以現在來看,極可能會出現在暑期之中。

不過,綜合過去20年對12個新興市場的研究,胡立陽提醒投資人,若A股修正幅度超過20%,將面臨一到二個月的中期回檔,建議屆時最好能迴避;但他指出,由於全球處在零利率時代,受到龐大資金流入股市的支撐,A股出現中期回檔的可能性不大。

他表示,受到資金行情的帶動,不排除下半年A股一口氣攻上4,000點,而4,000點到5,000點區間是A股最大壓力區,不少籌碼2007年大多頭行情時,在此區間慘遭套牢。因此即使資金不斷推動,A股也只能出現慢牛走勢(溫和上漲)。

【2009/07/3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陸股昨地震 亞股驚驚跌

商品行情下跌拖累原物料生產商股價,本田與日產等優於預期的企業財報利多消息相形遜色,亞洲股市今天中午時多半下滑,上海股市下跌超過1%但跌勢比昨天緩和許多。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29日暴跌5.8%,跌到每桶63美元邊緣,創4月20日以來最大跌勢;反映倫敦六種金屬行情的指數也重挫1.8%,是三周來最大跌幅。

世界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的股價在雪梨股市下滑1.4%,逾半數營收來自資源交易的日本三菱公司,股價大跌2.6%,NEC電子更暴跌8.9%。不過,本田汽車把年度營利目標提高七倍後,股價激漲8.1%,日產公司也勁揚7.6%。

東京股市上午收盤時,日經股價指數微揚3.25點或0.03%,報10,116.49點。東京的MU投資公司策略師森川說:「優於預期的財報支撐股市不致下墜,但如果沒有獲利展望改善的後續消息接應,目前的股價是站不住腳的。」

上海股市30日上午盤呈拉鋸局面,綜合股價指數早盤一度上揚1.8%,但中午時下滑1.15%,報3389.33點。

「財經」雜誌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提高銀行業的資本準備率後,上海綜合股價指數昨天暴跌5%。央行在股市收盤後,隨即出面滅火,表示將維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鞏固經濟復甦為目標。

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強調,央行將運用市場手段,而非規模控制的方法,藉靈活操作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

南韓也重申要維持擴張的經濟政策,直到民間經濟復甦為止,並且警告過早緊縮政策可能引發問題。首爾股市今天也告下跌,KOSPI股價指數中午時下跌0.47%,報1517.21點。

MSCI亞太指數在東京上午11時左右小漲0.2%,報109.37點,該指數在過去12個交易日中,有11天上漲,目前的股價已是預估獲利的24.7倍,是3月30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2009/07/3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謝國忠:A股泡沫 十 月1前不會破

  • 2009-07-30
  • 工商時報
  • 【黃怡錦、吳瑞達/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今年以來展開一波迅猛反彈不過,但昨(29)日超級大盤股中國建築上市首日大漲,陸股跌幅卻逾5%,是8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彷彿當初中石油上市時的惡夢重燕。不過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卻指出,眼前投資人無須過度驚慌,A股雖仍處於泡沫中,但最快也要到今年10月1日後才會爆!

 謝國忠解釋說,整體中國A股雖然仍處於泡沫之中,但根據歷史經驗,預計在今年10月1日中國國慶之前,中國A股可能進一步飆升至4,000點。他指出,現在中國有3億人前仆後繼錢進股市,A股這一波升勢,至少會維持到今年建國60週年的國慶。

 中國滬深股市在歷經近9個月的多頭行情,漲幅都超過1倍以上。但在銀行緊縮信貸額度的利空,及超大型股中國建築昨日上市交易,使得空方找到宣洩藉口,昨日滬深A股市爆出4,365億元人民幣(下同)天量,大盤帶量下殺,跌幅逾5%,是8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

 今年A股籌資鑌最大的中國建築,昨天上市交易,單日大漲逾56%。先前市場均以中國建築比擬2007年11月初掛牌的中國石油,中國建築和中石油處於同為重量級企業,中石油上市首日大漲163%,但僅出現一日行情,第2天起即開始了漫長的下跌走勢,目前價格仍不到上市首日收盤價的一半。

 然而,對於昨日中國滬深股市昨日急跌,大陸股市的知名分析師,包括胡立陽、謝國忠等一致認為,昨日大幅壓回,僅是漲多回檔,而中國建築上市是為市場找個藉口,據售持股而已,不能視為是市場恐慌性殺盤

 滬深兩市昨日開低震盪走低,尾盤小幅拉升,惟多頭欲振乏力,終場兩市均下挫半根停板;上海證券參考指數重挫171.94點,跌幅5%,以3,266.43點作收;深圳證券成份指數大跌766.06點,跌幅5.54%,收盤成為13,070.60點;兩市成交值合計為4,365億元,締造中國股票史上的歷史天量。

 而近期因H股表現強勁,進而拉升行情的香港股市,昨日同樣受到中國A股的拖累,恆生指數下挫489.04點,跌幅2.37%,以20,135.50點收市;而在香港的國企股指數昨日下挫3.49%,紅籌股指數跌幅2.71%,都是拖累港股挫低主因。

胡立陽:免驚 跌幅不超過10%

  • 2009-07-30
  • 工商時報
  • 【吳瑞達/台北報導】

 中國滬股市昨(29)日重挫,跌幅達5%,且爆出4,356億人民幣的歷史天量,由於大盤指數處於高檔,市場有A股出現「頭部量」之慮。大陸股市聞人胡立陽認為,昨日A股大跌,僅是漲多壓回,經過短線拉回修正後,多頭行情仍可持續,且這一波跌幅應不會超過10%

 胡立陽指出,大陸股市昨日會出現大幅度的回檔,基本上是行情走得太快,而且中國的經濟表現未能支撐股市所致,尤其上海股市在3,500點附近是上檔的壓力區,不易突破

 同時,今年來最大籌資股中國建築昨日正式上市,原本市場就有「中石油」陰影,使得市場空頭昨天大力作空。

 胡立陽表示,中國滬深股市去年10月底,跌至波段低檔,如上海股市最低為1,664點,而深圳股市低檔為5,577點,然而至本月28日收盤止,兩市的漲幅都超過100%;加上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在政策陸續祭出利多中,多頭氣盛,行情不斷攀高

 他說,今年的中國股市走得太快,而股市上漲,並不是反映基本面的好轉。事實上,以目前中國的經濟表現及復甦情況看,並不足以支撐目前的股市股價;可以講,市場仍充滿投機氣氛。

 胡立陽認為,昨天A股的大跌,是給投資人一個震撼,但他並不認為中國股市會就此反轉向下,昨日大幅壓回,只是反映過去看回不回,該跌未跌,而進行一次大幅度的修正。

 他說,A股這一次的拉回,整體的下跌幅度,應不致超過10%,畢竟以目前全球各國處於「零利率」態勢下,國際資金仍將往股市流竄,而中國在經濟的復甦情況比預期還要好之下,中國股市仍將是全球投資上上之選,未來A股仍有持續攀高機會

P.S.

元大新中國基金經理人李湘傑表示,昨日上證指數的暴跌,主要係受中國政府7月以來陸續宣佈各項措施抑制放款熱潮,以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下修油價所致,引發市場擔憂,許多投資人才藉機獲利了結。

社論-台灣已揮別景氣藍燈了嗎?

社論-台灣已揮別景氣藍燈了嗎?

  • 2009-07-30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經建會日前發布景氣燈號,台灣經濟景氣在6月由代表衰退的藍燈,回升至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政府高層對於景氣終於揮別藍燈,興奮之情,可想而知,惟台灣景氣真的已經走出低迷了嗎?值得一探。

 經建會此一景氣燈號是依據貨幣供給、股價、出口等9項指標的變化編製而成,每項指標依其表現給予1至5分,總分介於9至45分。為讓民眾 一眼即了解分數所代表的意義,因此依分數高低對映不同的燈號,景氣由冷至熱依序為藍燈、黃藍燈、綠燈、黃紅燈、紅燈。台灣去年底至今年初降至9分,即使今 年5月也僅12分,皆處於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殊不料6月份這個景氣綜合判斷分數驟增5分,使景氣剛好站上黃藍燈的邊界17分。如果這5分是均勻分布在不 同的指標,那麼本月分的表現確實可視為景氣復甦的徵兆。惟這5分集中於金融、批發部門,生產、外銷、製造業銷售及就業仍看不出轉向的跡象。如此不均衡的回升,從歷年的經驗來看,皆難以持久。

 我們觀察1985年,台灣受到二次石油危機餘波的影響,加以國內十信金融風暴,使得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在元月出現藍燈後,2月轉為黃藍燈,然而使得燈號轉向的原因是來自金融部門貨幣供給M1B的回升,最重要的外貿、生產依舊走疲,這個不均衡的復甦結構,註定了景氣難以持久,隨後果然又亮了9個月的藍燈。

 近年最長的藍燈時期是在2000年底至2002年初,總計出現了15個月的景氣藍燈,直到2002年3月終於轉為黃藍燈。這次燈號的轉變 不同於1985年,9項指標非僅貨幣供給、股價回升,連出口、生產、訂單也全都好轉。這自然是一個均衡的復甦結構,因此隨後景氣即逐月上揚,不僅揮別藍 燈,更進一步轉為代表穩定的綠燈。

 台灣這次由藍燈回升至黃藍燈,從結構上看起來比較像1985年的情況,衡量燈號的9項指標中,包括直接間接金融、工業生產、非農部門就業 人數、出口、機械設備進口、製造業銷售等6項,仍停留在最低分1分。試想9項指標中仍有三分之二處於歷年僅見的疲勢,這樣不均衡的復甦結構,豈有可能引導 台灣經濟走向全面的回升?

 也許有人注意到本次燈號轉變的另一要角「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這項指標使得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一口氣增加3分,官方可能會說:「本次 景氣回升除了金融面,也有商業面啊,你看批發、零售餐飲的營收不是回升了嗎?」這話聽起來有幾分道理,但是國內商業景氣真的回升了嗎?從經濟部的調查發 現,今年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的營業額是1.03兆元,較去年同月仍衰退5.3%,惟經過躉售物價指數平減後的實質成長率,翻轉為5.8%的正成長,由於景氣燈號係採實質成長率,因此才使分數三級跳。負5.3%與5.8%南轅北轍的走向告訴我們:商家們近來也許賣的東西增加了,但落袋的鈔票畢竟還是在下滑,這種降價求售所出現的銷量增加,能代表商業景氣回溫了嗎?相信多數商家們是不會同意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批發、零售及餐飲」實質增幅的回升,貢獻最大者並非零售業,也非餐飲業,而是批發業。在6月份1.03兆元的營收中, 批發業占了72%,批發業營收的實質成長率高達6.8%,這說明所謂商家的銷量(實質成長率代表的是量的成長)回升,也僅是廠商間交易、回補庫存量回升而 已,並非最終消費市場的轉強,本月景氣燈號的轉向,其動能仍是十分單薄的。

 景氣燈號由藍燈回升至黃藍燈雖是一件好事,但是觀察燈號轉向的結構卻令人深感憂心,尤其占台灣GDP逾6成的出口衰退幅度仍逾30%,這 顯示台灣今天的景氣仍不能樂觀視之。在全球景氣春天尚未降臨之前,台灣的寒冬隨時仍可能加劇,1980年代如此,2001年如此,今天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執政當局必須以臨深履薄的心情來看待這次燈號的變化,才不致讓台灣落入更大的衰退中。


葉國一YES選地學 搶賺台北都更高雄增值。利潤( Y i e l d ) 、環境(environment)、景觀(scenery)

葉國一YES選地學 搶賺台北都更高雄增值
深諳房地產比科技業好賺多的葉國一,自有一套「葉氏哲學」,首選大台北都更、高雄水岸景觀豪宅,未來增值潛力大,一針見血的獵屋法則,就等你有樣學樣輕鬆賺。
【撰文/詹宜軒】

房市篇》利潤 環境 景觀


深諳房地產比科技業好賺多的葉國一,自有一套「葉氏哲學」,首選大台北都更、高雄水岸景觀豪宅,未來增值潛力大,一針見血的獵屋法則,就等你有樣學樣輕鬆賺。

從科技業大老變成房地產大亨,手上土地大多分布在北高兩地的葉國一,雖然他總是說, 買土地都是因為幫助朋友,因緣際會累積下來的,但是從他對土地的未來規畫藍圖之中,卻不難發現他在房地產的研究,既深入又精闢。

在選地上,科技業出身的葉國一自有一套「葉氏(YES)哲學」, 第一首重利潤(Yield),以地狹人稠的大台北地區來看,優質的土地所剩不多,作為後進者的葉國一評估過都市更新會比現在高價標地的利潤高。以他手上一塊位於雙城街巷內、華國飯店隔壁的四百坪土地來看,當時以十億元將後方一棟五層樓的老舊公寓一併談下,等於每坪土地單價僅二百五十萬元,比起最近台北市國有地標售動輒衝高到四、五百萬元,算是便宜太多了。

Yield,利潤擺第一 大台北都更翻漲潛力大

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室研究員邱太?分析,「位於華國飯店正對面的預售案『遠雄首府』,開價約在八十萬元之間,也是標榜酒店式管理。而葉國一這塊土地, 使用分區屬於商四特,容積率為五六○%,可銷售樓地板面積至少二千二百四十坪。」未來該塊土地將規畫為酒店式公寓,估計扣除葉國一買地成本十億元,以及到時候的建築成本,這塊土地至少可以為他賺進五億元,也難怪他會說,房地產真的比科技業好賺多了!

雖然都市更新在溝通協調、法令流程上較為麻煩,但也有不少建商十分看好都市更新的潛力,現在全台北市屋齡在三十年以上的房子, 幾乎都有建商在接洽。根據台北市及台北縣都市更新處統計,自二○ ○○年至今年,申請都市更新案件從六件已升高為一百二十五件,而且光是大台北地區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屋就有一百五十一萬戶,占房屋總數的六五%,也就是說,這六五%的黃金舊屋,將是當前靠房地產致富,最重要的管道。

都市更新宅最著名的案例,是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的「中正史坦威」,二○○二年都市更新前的老屋單價,每坪不到三十萬元,如今售價已喊到每坪七十五萬元以上,漲幅高達一.五倍!

另外,八月將拆除重建的尚華仁愛大樓,三年後完工,已從每坪四十萬元,漲至八十萬元以上,甚至因為政府畫定都更區的《容積獎勵條例》,使得一間五十五坪的房子,得以擴充至六十五坪,保守估計,每戶身價起碼翻漲一.三倍, 該案住戶之一的陳媽媽笑得合不攏嘴,「等了十年還是有代價,說不定可以當上千萬富翁呢!」

environment,周邊環境優 高雄市中心增值空間大

不過,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也提醒民眾,並非只要投資老屋就都有利可圖,像是延宕十餘年的正義國宅案,因為協調未果,拆除與重建時間仍遙遙無期; 有興趣進軍老屋投資的民眾,精華地段、新案單價高的地區仍是首選,包括台北市大安、松山、信義區以及北縣板橋、新店,鄰馬路、捷運站的老屋,建商也比較有興趣,也是一般人可以下手的選擇。

礙於土地不多,葉國一在台北市的土地規畫以利潤高的都市更新為主,至於台北縣郊區和南部土地, 就是回歸到選地的基本守則「環境(environment)」,例如葉國一與國揚建設規畫的「國硯」一案,即位於整個大高雄地區的中心點苓雅區。

區內包括高雄市政府、文化中心、光榮碼頭及漢神百貨商圈等, 向來是許多在地人購屋時的首選區域。「前金區的中古高級大樓,成交價每坪約在十至十二萬元間。今年要推的兩個豪宅案『國硯』『民權四維』,每坪開價最少都在三十萬元以上,前者標榜海景、後者則有林蔭大道加持,主要以中北部豪客為主。」已有二十年房仲資歷的住商不動產一心店店長葉皇輝表示。

scenery,景觀人氣高 高雄水岸豪宅買到賺到

除了環境良好、生活機能佳只是「好宅」的基本要件,葉國一認為要做豪宅,最重要的是「景觀(scenery)」,因為許多先進國家的豪宅,多集中在富有景觀的地區,以高雄這個水岸都市來說,房價仍處於低檔,因此還有上漲空間。負責「國硯」代銷的上揚國際總經理林聰麟認為,「如果水岸豪宅熱銷,勢必再帶動前金、苓雅等區房價向上攀升,尤其是有景觀的中古住宅,未來每坪成交價可能站上二十萬元。」

除了前金、苓雅等區以外,高雄房市的景觀住宅話題也持續炒熱當中,例如可以看到高雄巨蛋的左營房市,光是六月份交易量就較五月份高出五○%,信義房屋大樂明誠店經理陳麗蘭指出,左營區靠著農十六與美術館等區的森林公園加持,近年來交易量一直都是高雄之冠。同時,左營區的高人氣, 也吸引店面投資客的目光,以餐飲業、服飾業為主,坪數約二十五至四十五坪、總價一千五百萬至二千五百萬元間的店面產品相當搶手,陳麗蘭認為,高雄捷運通車後,本來預期會有三至四成漲幅, 但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漲幅不如預期,市場穩定後,應該還會有兩至三成漲幅。

利潤( Y i e l d ) 、環境(environment)、景觀(scenery) 的葉氏選地學,是葉國一跨入房地產市場的第一步棋,雖說他是位房地產新手,但是卻一針見血抓出最熱的房市現象,跟著具有精準眼光的企業家同步向前,或許能讓房市新手的你輕鬆獲利。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09年172期】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麥格理銀行:亞洲流動性增加 儲蓄正轉向投資

麥格理銀行:亞洲流動性增加 儲蓄正轉向投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 / 07 / 29 星期三 16:15

麥格理銀行指出,資金流數據顯示,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和全球新興市場流動性回暖,市場狀況持續受流動性而非基本面因素推動,流動性強勁正推動亞洲證券市場估值進入較高水平。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Research)7月28日發佈報告指出,根據7月22日當周的最新資金流數據顯示,流動性正回歸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和全球新興市場,當周資金淨流入分別為9.732億美元和10.84億美元。這扭轉了過去4周以來的資金淨流出趨勢。

大中華區(中國、中國香港地區以及中國台灣地區)資金淨流入達到07年12月的2.133億美元以來最高水平。換句話說,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仍然非常積極,同時投資者希望資產廣泛分散投資。

麥格理銀行認為,市場狀況持續受流動性而非基本面因素推動。重要的是,國外投資者不是僅有的流動性來源。國內來源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儲戶正由定期儲蓄向活期儲蓄改變。定期儲蓄和活期儲蓄的息差正在縮小。隨著流動性的機會成本較低,大量資金正進入流動性資產(例如,活期儲蓄)。並令人意外的是,亞洲大多數經濟體的M1增速已經超過M2增速。

流動性狀況經常是經濟基本面的反映。但最近,潛在更多資金追逐證券的情況更為明顯,儘管麥格理銀行認為估值過高:

盈利收益率和存款利率之間的收益率差距已經擴大至歷史新高。儘管估值較高,但證券和銀行存款之間的收益率差距顯著,將吸引投資者繼續將資金由銀行存款轉移至證券。

散戶參與率將進一步上升。替代性投資如銀行儲蓄的低回報率以及證券市場動能強勁,可能是導致散戶投資者參與率增加的兩大動力。

麥格理銀行認為,流動性強勁正推動亞洲證券市場估值進入較高水平。該行認為,全球最終需求強勁回復目前正在計入定價。儘管缺乏需求回復的確鑿跡象,但麥格理銀行將乘著目前的反彈,逐步減少倉位,因證券市場正逐步遠離符合經濟基本面的合理水平。

(宦翔 編譯)

Howcast.com, Howdini 及 YouTube

鉅亨看世界─網路百工圖
鉅亨網
2009 / 07 / 29 星期三 18:00

在 Howcast 影片中的演員,很輕鬆就能做出 007 電影中,烏蘇拉安德絲 (Ursula Andress) 或是荷莉貝瑞 (Halle Berry) 身著白色比基尼,從浪花中出場的經典畫面。

對於一般人而言,要像這些美豔女星展現出水芙蓉的畫面,並沒有這般簡單,但透過 Howcast 的教學影片,準備好防水睫毛膏、凡士林和雙面膠帶,以及一些簡單的小步驟,讓這些渴望成為龐德女郎的一般人美夢成真。

有時這些看似簡單的教學,使用文章來描述說明,都不比拍攝一支實地演練的影片來得更加清楚明白,因此有一群熟悉 Google 和 YouTube 運作的專家建立了 Howcast.com,網站流量也快速地成長。

有時,人們更容易透過影片來學習。由於 Howdini 及 YouTube 這類同性質的網站之間的競爭,Howcast Media 表示,他們盡量在短片中,融合了訊息傳達和娛樂效果,以吸引網友點閱,增加網站流量,同時增加廣告利潤。然而,在不景氣的年代,人們更樂於 DIY,成為 MacGyvers(馬蓋先) 的風氣正逐漸擴大。

根據《StarNewsOnline》報導,目前 Howcast 的資料庫中有 10 萬部影片,其中有不少 Howcast 自行拍攝的影片,其它影片則是來自Playboy(花花公子)、Popular Science、Home Depot 和 Ford 等模特兒經紀公司,同時也與 Howcast 分享廣告收入。

Howcast 提供各式各樣的教學,從「修理故障的水龍頭」、「如何立下生前遺囑」等教學影片,更怪異的則有「遭遇熊攻擊的自保之道」,以及「如何在車內行房」等等。然而,特別要說明的是,Howcast 網站中並沒有特別涉及成人情色意味的影片,畢竟有其他不可說的網站會專門提供這些內容。

由於 YouTube 這類大型影音上傳網站的傳輸量非常高,平均每分鐘就有總計 20 小時的影片被上傳至資料庫,在如此強大的競爭壓力下,一些業內人士讚揚 Howcast 找到脫穎而出的方法。

Google 高層 David Eun 表示,Howcast 了解影片是一個可分享和教學媒介,因此他們運用影片,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使人們可以增廣見聞。

只是 Howcast 也遭逢與傳統媒體和網路泡沫倖存者相同的處境,那就是內容創作者如何從網海中找尋獲利?

Howcast 選擇與廣告客戶和合作夥伴,針對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共同製作教學影片。

當然,編輯有趣的短片和產品廣告行銷之間的模糊界線是一個難處理的課題。Howcast 得避免在 Facebook、Twitter 等網站上大打廣告,而招致批評。

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師 Nick Thomas 表示,用戶對於試圖硬闖建構完整公共媒體環境的品牌很敏感。事實上,想學習如何烹飪的觀眾,並不需要別人說明這些食材的來源。

Howcast 年輕高層團隊則自信表示,他們可以劃清界限,並且確保所有上傳的教學影片,所帶來的品牌效應該是配角,而不是主角。

Howcast 甚至與美國國務院建立合作關係,利用社交網路及其他媒體,找尋與世界溝通的方法,並且製作諸如「如何進行和平抗議」和「如何建立人權部落格」等相關影片。

Howcast 高層也很快地與 Google、Facebook 和 Hulu 等網站簽署協議,以便快速散佈影片。

Howcast 執行長 Jason Liebman 表示,今日作為一家媒體公司,不能只是埋頭苦幹,必須吸引觀眾目光,才能增加點閱量。

Liebman 認為,現階段所有的事物都很繁雜,像是思考做出好的影片或是積極發展新技術等等,但為了成功,公司就必須盡力做好每件事。

Howcast 節目部主任 Jeffrey Kaufman 現在手上有一份網路上受歡迎搜尋主題的清單。這份清單是從各大搜尋引擎蒐集而來的,而 Kaufman 挑了「狼人」和「男人巨乳」這 2 個主題說明。

挑選「狼人」的主題,其實很容易猜想,因為 Stephenie Meyer 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暮光之城 (Twilight)》續集《新月(New Moon)》就快要上映了。

至於為什麼選「男人巨乳」這個主題呢?每個工作人員都聳肩,表示不解。

Kaufman 的工作就是從清單中挑選主題,使用專有的資料探勘工具,收集搜索引擎上的各類相關知識。

然後,他們必須思考各種圍繞議題的教學影片,舉例來說,「如何作出狼人服裝」或是「如何避免變成男人巨乳。」

最後考量的重點,這些影片能否吸引廣告商,為了使產品或服務在影片中出現,而願意付費。

在 Howcast,最引人關注的項目,是關於性和關係方面的影片。 第 1 名是《如何在車上做愛》,接著是《如何使用 Twitter》和《如何吻得像安潔莉娜裘莉 (Angelina Julie)》。

《如何吻得像安潔莉娜裘莉》的影片中,真正的明星並沒有出現。這支短片只出現兩位只著內衣的女性在床上接吻。

Liebman 見到自家網站影片點閱排行,表情似乎有點難堪,其實他個人比較喜歡談論 Howcast 其他方面的影片,比方說《如何戒菸》和《如何跳月球漫步》等內容。

根據研究公司 Hitwise 報告中指出,各家教學影片網站規模越來越大,並且持續成長,但是又極為分散。

該公司研究報告也發現,Howcast 才成立 17 個月,網站流量雖持續飆升,只是仍遠遠落後於 eHow 和紐約時報旗下的 About.com。

Howcast 表示,旗下影片在 YouTube 和 iPhone 等所有其他個別網路上的點閱量表現相當驚人,今年 6 月點閱量就超過 20 萬次。

研究機構 Gartner 分析師 Allen Weiner 指出,Howcast 領先競爭對手的原因,在於建立了高品質的資料庫,得以吸引更高的廣告點閱率。

為了幫助觀眾在 10 萬支影片中搜尋,Howcast 網站劃分成 25 大類,然後再細分。觀眾甚至可以為每支影片進行評分。

Howcast 執行長Liebman 在 16 歲就創業了,最開始是辦報紙。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他,這是有利可圖的生意。

獲得杜克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的學歷後,Liebman 曾在華爾街工作一段時間,曾擔任操作槓桿融資的投資銀行家。看著網路創業風潮蔓延至西岸,躍躍欲試的 Liebman 收拾好行李,搬到雙胞胎妹妹在洛杉磯的住處。

幾個月後,Liebman 在一家剛成立的軟體公司工作,名為 Applied Semantics。

Liebman 負責銷售和集資,同時也負責監督開發 AdSense 軟體的工程師團隊。

AdSense 這套軟體功能就是,編輯廣告內容或網頁上的文字。

2003 年才上市幾個月的 AdSense,Applied Semantics 隨即被 Google (GOOG-US;谷歌) 以 1 億 240 萬美元收購。Liebman 因此又回到紐約,在 Google 的辦公室工作。

Liebman 在 Google 大部分的時間,特別是在 2006 年收購 YouTube 後,都在說服頑固的媒體公司,將節目或電影片段上傳至 YouTube。

隨著時間的推移,Liebman 以及其他 Google 影片團隊同僚,注意到 Google 和 YouTube 搜尋教學影片流量的激增。

當時負責行銷的 Daniel Blackman 表示,曾看過一個用戶,只是錄製了一部單純指導如何打領帶的影片,就能夠吸引幾百萬次點閱率。

Gartner 分析師 Weiner 表示,現在 Howcast 的發展,有點類似早期各種形式的教學錄影帶。

Weiner 表示,像是從前的珍芳達 (Jane Fonda) 健身教學,就非常暢銷。

其他網站的商業模式,主要由粗糙的家庭製教學影片組成,但 Blackman 團隊認為這樣的戰略存在缺陷。

Blackman 認為,此類網站畫面和內容的品質參差不齊,有時廣告商還會刻意迴避這類家庭製影片,因為不能確定影片內容的所有權。

Daniel Blackman、 Sanjay Raman 和 Liebman 這 3 個朋友在 2007 年 5 月離開了Google,決定自己另起爐灶。

在看到實際內容或是網站實體之前,其實多數合作廠商不願意贊助剛成立的網站公司。因此 Howcast 的第 1 批影片,就決定以低成本的方式來進行拍攝。

Liebman 邀請有影片拍攝經驗的孿生姐妹 Darlene Liebman,以共同創始人的身份加入董事會。

在電視圈和電影界工作 10 年的 Darlene Liebman,曾參與如《邁阿密天龍 (Nash Bridges)》、《酷男的異想世界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等影集製作,還曾在以《海綿寶寶》聞名的 Nickelodeon 擔任影片剪輯的工作。

Darlene 被命令在 2 個月內製作出 400 部教學影片。Darlene 曾表示,她的兄長絕對是瘋了。

在辦公室的後面,設置一間小型攝影棚,甚至讓家人、朋友及員工在影片中軋上一角。

Liebman 還有另一位是皮膚科醫生的姐妹,也曾協助拍攝如何識別皮膚癌的影片。

Howcast 也找尋了許多當地的專家協助拍攝影片,如紐約時尚餐廳 Sushi Samba 首席廚師也錄製了一支壽司製作教學的短片。

為了加速擴充影片資料庫,只要有電影製作者提供自行拍攝 2-3 分鐘的短片,Howcast 就會支付 50 美元。藉由這個機會,這些製片者得以展現自己的才能,在影片被瀏覽時,他們還可獲得一定比例的額外廣告收入。

其實 Howcast 自行製作的影片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運用古怪的音樂、圖形和旁白,使影片更容易翻譯成不同的語言。Howcast 甚至提供自己的影片播放程式,這套程式也具有慢動作和放大特寫功能。

在去年秋天,Howcast 網站仍在測試階段,Liebman 開始找尋資金援助。

由於 Howcast 創辦團隊過去的經歷,他們很快就募集到 1000 萬美元,資金來源包含都鐸投資公司 (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AOL 執行長 Tim Armstrong、MySpace 首席產品行銷官員 Jason Hirschhorn 等其他科技業人士。

過去曾擔任唱片執行製作,目前是精品錶帝舵 (Tudor) 的投資顧問,也是 Howcast 董事會成員的 Kevin Law 說:「我們喜歡可以擁有題材豐富的網站,而教學影片可以連結任何服務和產品。」

英國教學影片網站 Videojug 首席財務官 Rupert Ashe 表示,建立資料庫,相對而言較為容易。

Videojug 於 2006 年成立,目前擁有 10 萬支教學影片。Ashe 表示,網站成立之初,其實有很多艱難的問題,特別是要多年的時間來建立一批固定的支持者,以及維持一定的流量。

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的研究員 Thomas 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一個「流量大爆炸」的網站。但是未來勢必出現 1-2 個網站成為市場主導者,而其他網站可能因此消失。

去 (2008) 年,中東國家消費者提出許多對雀巢 (Nestle) 旗下即溶咖啡的投訴,只是雀巢卻因此發現,這是有趣的文化衝擊現象。

雀巢在杜拜的新媒體關係專員 Rakan Brahedni 表示,經過調查發現,中東的民眾不知道如何沖調即溶咖啡,甚至使用傳統研磨咖啡的製作方式。

Brahedni 馬上就想到 Howcast,而 Howcast 也拍攝相關影片,教導如何沖調即溶咖啡。影片中的圖形、字幕和旁白配音,都使用英語和阿拉伯語。

Brahedni 相信相關影片很快地將會出現在雀巢咖啡的官網。Howcast 也會將影片提供給其它合作夥伴。

在這種情況下,Howcast 可能看起來更像廣告公司,而不是媒體公司,只是 Howcast 不像某些索價昂貴的廣告公司,拍攝 30 秒的廣告就要價數十萬美元。

Howcast 在拍攝影片時,同時向各個相關客戶收取部分費用,除分散拍攝成本外,據某位高層表示,這也是增加廣告拍攝預算的方式。

Howcast 表示,公司仍會繼續堅持創立的基本精神,就是拍攝具教學性質的內容。

美國航空公司 JetBlue 計劃今年年初首航,由紐約甘迺迪機場至洛杉磯國際機場,也委託 Howcast 為此次首航製作影片。

Howcast 就拍出了「飛行沿海航線時,如何保持完美儀態」的短片,內容就是一名長腿女模特兒在坐飛機時的優雅儀態。

JetBlue 高層表示,這支短片出乎意料地受旅客喜愛,並計劃再次與 Howcast 合作。

JetBlue 發言人 Morgan Johnston 表示,「 Howcast 提供的服務是非常符合成本效益,且具有針對性。」

Howcast 高層看到的,不只是與美國企業合作的機會,他們認為未來能與聯邦政府合作。

負責公共外交的前美國國務院秘書 James K. Glassman 表示,到目前為止,Howcast 已經與美國國務院合作《公共外交 2.0》,有關如何利用新的媒介進行溝通。

Glassman 表示,在伊朗,如 Twitter 及 Facebook 在資訊傳播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年 4 月,Liebman 與高科技公司組成的代表團接受國務院安排,前往伊拉克,指導如何運用新技術。

Howcast 目前也與美國國防部一同進行一項專案。

Liebman 表示,Howcast 願意為尋求不同利益,嘗試許多不同的事物。

今年年初,Howcast 曾在 iPhone 電視廣告中,客串出場了 5 秒鐘。下載 Howcast 在 iPhone 的應用程式次數,從每天只有 1000 筆,在高峰期一舉躍升至 2.4 萬筆。

負責網站行銷的 Raman 表示,下載 Howcast 短片至 iPhone 上的用戶,平均花費 12 分鐘瀏覽她們的網頁,時間甚至多於坐在 PC 前的用戶。「對我們而言,這將是一個龐大可利用的平台。」

因此,Howcast 正在尋找如何傳送內容至其它行動設備的方法,並且找尋吸引客戶購買在影片中所見商品的方式。

Howcast 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需要進行另一波融資。Liebman 預測,Howcast 明年下半年仍能獲利。

如果他的預測準確,Howcast 可能會成為教學影片的明星,甚至能夠拍攝一支短片,片名:「如何建立有利可圖的新公司。」

(謝鈺鳳)

熱錢流入 A股+H股族群大放異彩 。

熱錢流入 A股+H股族群大放異彩

  • 2009-07-29
  • 工商時報
  • 【吳瑞達/綜合報導】

 熱錢流入亞太市場,造就包括滬深、香港股市一波大多頭,而在國際資金的加持下,香港的H股(中國企業至香港上市的股票)與對應的中國A股,成為兩地3市多頭行情的領頭羊。

 據日本野村證券的報告指出,單是上周,中國的股票基金就吸引國際資金逾5億美元,今年以來累計吸引資金逾67億美元,是為全亞洲之冠,而港股基金同期受惠,約5,400萬美元。

 由於市場資金的充沛,「證券時報」報導,香港恒生指數在過去短短9個交易日,就從17,000點攀高至昨(28)日的20,624點,大幅超出市場的預測,顯示市場投機氣氛十分濃厚。

 而滬深股市也從5月底的波段低檔,一路走高,如上海股市從2,037點上漲至昨日的3,438點;深圳股市也從9,824點一路挺堅,昨日收盤為13,836點。

 中國證券報報導指出,美股7月中旬以來連續走高,對修正2周的H股注入強心劑,成交量穩步放大,港股做多熱情高漲。

 同時,近兩周中國A股市場,同樣處於穩步上漲的態勢,在這個背景下,A+H族群大放異彩,成為兩地3市的主軸;除部分有色金屬及煤炭股外,H股的漲勢幾乎全面勝過相應的A股。

 據統計,自7月13日至24日的兩個交易周中,57檔A+H股,有48檔H股漲幅大幅優於相應的A股。在經歷大盤持續攀升後,港股股價水平已大幅超出歷史平均水準。

 據彭博資訊的統計資料顯示,按照歷史業績計算,目前恒生指數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分別為18.1倍及1.98倍,明顯高於2002年以來的均值15.25倍及1.62倍;國企指數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分別為18.87倍及2.4倍,也高於2002年以來的均值14.02倍及1.78倍。


創新高後壓回 元大:拉回幅度無礙長多 。權值股下殺 台股短線恐高檔震盪

權值股下殺 台股短線恐高檔震盪

  • 2009-07-29
  • 【中央社】

股昨天突破前高後遭逢高檔賣壓,加上明天摩台期結算今天在外資大賣權值股下,指數下跌收在前高7084附近;法人指出,台股短線恐隨國際股市,在7000到7200點間震盪。

經一週餘的前高及兩年線壓前震盪後,台股加權指數昨天終在類股輪動下以放量大漲 114點之勢,突破前高7084點,收在7142點。

台股突破前高後,外資紛紛上修指數目標,挾著外資加持氣勢,大盤今天也開高試圖再攻。

然而,由於美股陷入整理亞股也回檔,國際股市缺乏上漲動力,台股高檔也抵擋不了獲利了結賣壓,加上明天摩台期結算,在外資率先賣出大型電子、金融權值股下,指數在平盤附近掙扎多次後下殺,一度下跌逾70點。

台積電、華映、旺宏、奇美電、中華電、華邦電、中信金、永豐金、寶來證紛紛走跌。終場指數下跌59點,剛好收在前高7084點附近,為7083.63點,量能比昨天微幅增加,成交金額新台幣1616.75億元。

法人指出,美股漲多震盪不易再強攻國際股市創新高後也有整理情況,加上目前量能與前高仍有一段差距,短線突破 2年線及前高7084壓力後,可能也還需一段鞏固期,7000點到7250點應為下一個多空震盪區。

大昌證券則指出,整體而言,因經濟面、資金面及籌碼面皆對多方有利,台股上檔仍有表現空間,只是,多方仍需滾量上攻,否則量價背離時間過長,指數回檔機會將大幅增加,短線恐在7000到7200點之間震盪。

創新高後壓回 元大:拉回幅度無礙長多

  • 2009-07-29
  • 中國時報
  • 【中廣新聞/張佳琪】

創新高後拉回!台股今天在高檔賣壓出籠衝搫下,盤中指數下殺翻黑,即將召開法說會的個股,全都賣壓罩頂,市場更加擔心大盤的創新高,其實是「假突破真拉回」。元大投信認為,台股本波上漲的確有量價背離的疑慮,短線漲多修正也難免,但景氣、資金面和題材面都偏多,拉回幅度預料不會太深,中長線趨勢維持向上。

台股二十八號以一千五百億左右的量改寫新高,表現可圈可點,也明顯反應出本波的特色,就是反彈過程中量能一直都偏低。二十九號盤勢量能稍有增溫,行情反而向下回跌,特別是即將召開法說會的電子股例聯電、台積電、矽品等等,賣壓都不輕,投資人擔心重演友達法說會後股價利多不漲反跌戲碼。

本波行情是否在此暫時暫告一段落?元大投信巴菲特基金經理人王俊淵表示,國際股市近來表現突出頻創新高,台股這次的突破前高走勢在預料之中,但前波攻到七千點的成交量日均量大約一千八百億到二千億左右,對照本波的走勢,則有量價背離的疑慮,台股因此也更加容易出現漲多拉回修正走勢。

那麼,會不會有假突破真拉回情況?王俊淵說,台股目前有資金面的基本面的支撐,包括銀行定存續流往活存、八月份大量定期存款到期、電子業傳統旺季到來、中國內需市場表現強勁等等,也就是說,下半年景氣只會愈來愈好,台股即使拉回,幅度預料不會太深,無礙下半年多頭走勢。

美股關注S&P500對千點大關的測試

  • 2009-07-29
  • 中國時報
  • 【時報-駐美記者胡文豐報導】

週二美股三大指數多收在平盤附近。雖然消費者信心數據不佳使得周二股市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下跌區域,但整體市場逢低承接的買氣為股市提供了支撐,並削減了跌幅,並幫助Nasdaq指數創下第十四個上漲交易日。

早盤時多頭試圖減緩股市的開盤跌幅,但低於預期的七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數據卻加重了股市的拋壓。該指數為46.6,低於普遍預期和上月水平,是該指數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跌,掩蓋了2006年以來S&P/Case-Shiller房價的下跌首次出現減緩的好消息。消費者信心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因為美國消費者支出占美國經濟三分之二以上

技術指標方面,市場現在已經嚴重超買,因此未來幾天很有可能看到一波拉回整理行情。目前最重要的是關注S&P500指數對1000點大關的測試。如果不能突破這一壓力,將發出回調信號,看到929點。


嬰兒潮消費萎縮 阻經濟復甦

嬰兒潮消費萎縮 阻經濟復甦

  • 2009-07-29
  • 中國時報
  • 【王良芬/紐約廿八日電】

 經濟衰退使嬰兒潮世代覺悟到美景不再,現多改變作風努力節衣縮食,不再如以往奢華消費,以致賓士車、豪華飯店等大受影響,美國《商業周刊》稱此為「更精瘦的嬰兒」。嬰兒潮世代改走節儉風,將阻礙經濟復甦,將美國今後卅年的經濟成長率壓至二.四%。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賓士車,估計開車人是在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二年出生,大致不會錯。一九八六年,嬰兒潮第一批人邁入四十歲時,賓士車在美國銷量為九萬九千輛。到二○○六年,首批嬰兒潮進入六十歲時,賓士車在美國銷量達廿五萬,占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

 一改奢華習性 改走節約風

 然而,今年賓士車在美銷量可能減少三分之一。賓士公司北美市場研究部主管斯坦伯格說,由於全世界最富有的一代人─即嬰兒潮正在退潮賓士車的銷量可能有很長時間難以恢復

 《商業周刊》說,斯坦伯格等人知道嬰兒潮世代已接近退休年齡,正在減少開支,而嚴重的經濟衰退正擊垮他們討好了卅年的顧客群。嬰兒潮世代人口有七千九百萬,占美國總人口近三分之一,他們一旦開始撙節開支,可不是好事。

 商家改變策略 迎合顧客群

 據諮詢機構McKinsey估計,嬰兒潮世代轉趨節儉將阻礙經濟復甦,將美國自一九六五年以來的平均經濟成長率三.二%,降低到今後卅年的二.四%。因此從賓士到時裝設計師王薇薇等,都在競相改變經營模式,以適應正在萎縮的嬰兒潮經濟。

 美國公司考慮到人口的變動,逐步改變產品,以吸引下一代,許多商店已經表現出這股潮流。王薇薇現為廿到卅歲的人設計時裝,這些時裝和她過去的高價品牌無法相比。王薇薇說,她的名牌必須降低價格,如某款新裝就採用每碼五元的布料,取代每碼十二元的布料。

 消費世代更迭 得多等幾年

 至於新世代能否彌補嬰兒潮的蕭條,《商業周刊》指出,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八○年出生的人(X世代)大約嬰兒潮的三分之二,由於股市崩潰,退休基金縮水,嬰兒潮世代只好延後退休,這也使得X世代進入賺錢高峰期跟著延後

 至於高達八千一百萬人Y世代,這些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四年出生者,西北大學教授史都華說,目前有一四%Y世代的人沒有工作,在經濟復甦後,他們先得努力爬出財務深淵。換句話說,業界想要等到真正的消費世代,還得多等幾年。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美林上調中國今年GDP至8.7% 提出兩階段戰略退出路線圖

美林上調中國今年GDP至8.7% 提出兩階段戰略退出路線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 / 07 / 28 星期二 18:15

美林將中國09年GDP預期由8.0%上調至8.7%;並提出兩階段戰略退出路線圖。2010年在GDP增幅達10%之上、CPI及PPI轉而為正,且出口呈現正增長之時,即為中國開始緊縮措施之時。

美林7月27日發佈中國經濟研究,將中國09年GDP預期由8.0%上調至8.7%,2010年GDP預期微調至10.1%。並提出兩階段戰略退出路線圖。認為2010年在GDP增幅達10%之上、CPI及PPI轉而為正,且出口呈現正增長之時,即為中國開始緊縮措施之時。

美林之前對中國09年GDP增長8%的預期為市場預測上限,並引發諸多市場爭議,認為不具實現可能。但兩個季度之後的現在,情況已發生巨變。美林認為,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發展會超出預期,因而,將09年中國GDP增長由8.0%上至8.7%,其中第三與第四季度增幅分別是9.2%與11.3%。同時,將2010年GDP預期由9.6%微調至10.1%。

宏觀數據確認中國經濟復甦是真實的、可持續性。市場現樂觀情況,巨量貨幣湧向IPO與地產業。但隨之出現新的問題。儘管中國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對部分投資者而言,仍存擔憂,但新問題是中國政府何時採取緊缺措施。這成為新的投資關注點。

宏觀指標是退出戰略的關鍵因素。宏觀指標決定戰略退出策略實施的時機、具體措施及形式。這由三大指標決定,即季度GDP增長月度出口增長月度CPI與PPI美林認為,基於對上述宏觀指標的預測,中國的戰略退出行動將分兩個階段實行。

第一階段即整個09年下半年,也可能延長至2010年前幾個月。在此階段,GDP增長低於10%,通脹及出口增長為負。總體政策仍將遵循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

第二階段可能始於2010年春天,只要GDP增幅已超過10%,CPI及PPI轉而為正,出口呈現正增長即可能開始,將導入實際的緊縮政策以控制投資增長及信貸擴張。

星展銀行梁兆基:亞股H2欲小不易 熱錢急湧 中國明年見通膨。

星展銀行梁兆基:亞股H2欲小不易 熱錢急湧 中國明年見通膨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2009 / 07 / 28 星期二 18:50

亞洲今 (2009) 年以來挾復甦腳步最快,資本市場強勢扮演領頭羊角色,時序已進入下半年,星展銀行今 (28) 日特發表大中華區經濟展望分析,星展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分析師梁兆基 (Chris Leung) 表示,今 (2009) 年下半年亞洲尤其中國股市欲小不易,明年將明顯看到通膨在中國出現。

梁兆基表示,雖然美股今年以來已經反彈很多,不過 GDP 仍在負數,美國經濟數據雖然確實轉佳,但系統性的大舉改進卻還須觀察,包括負債、失業率、消費力等都仍偏弱,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很緩慢。

在美國復甦力道不會太快影響下,梁兆基指出,中國等大幅仰賴歐美國家出口的亞洲國家,出口數字也不容易那麼快回復到以前的水準。

不過,梁兆基認為,中國現在貨幣政策持續放鬆,且預期未來 6-9 個月全球利率仍將維持很低水平,未來人民幣看升、美元看貶,所以將會吸引資金大舉進入中國。

梁兆基表示,大陸 6月新增的貸款金額逾 7兆元人民幣,而預估到年底將增加至10兆元,大陸境內資金浮濫問題值得正視。

梁兆基進一步指出,在熱錢急湧下,今年深圳、上海等地房地產都已經出現明顯反彈;就連新加坡房地產最大的買家也是來自於中國。

梁兆基表示,今年下半年大陸股市會繼續向上,欲小不易,明年將明顯看到通膨問題在中國出現,建議中國應該鼓勵熱錢離開,分散到其他國家地區進行投資,才能化解此問題。

專家:中國需儘快規劃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場機制 以避免通膨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2009 / 07 / 28 星期二 18:40

中國資深政府研究員表示,中國需要儘快規劃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場機制,並且在經濟成長的動能上多仰賴財政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北京的頂尖智庫,當中的經濟學家何帆表示,經濟體中的流動性已經氾濫,增加了資產泡沫的風險,也可能導致通膨。

何帆表示:「下半年時,中國應該按部就班的改變政策方向。當它保持主動的財務政策時,也應調整過鬆的貨幣政策。」

何帆還預期,中國第 3 季經濟成長將年增 9.1%,第 4 季時將年增 10%,不過前提是沒有更多的外部經濟打擊。

不過何帆表示,經濟成長的動能來自資金活躍的區塊,如重工業或基礎建設,但這些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卻不多。

何帆指出,中國政府應該將目標擺在轉換結構面上,從出口導向轉為提振內需。




彭博社:亞洲正在製造泡沫 股市大漲未反映經濟實情

彭博社:亞洲正在製造泡沫 股市大漲未反映經濟實情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09 / 07 / 28 星期二 13:25

Bloomberg (彭博社) 專欄作家 William Pesek 指出,亞洲 (日本除外) 股市大幅上揚,無法真正反映該區經濟實情。在美國失業率攀高下,亞洲難以太過樂觀。他認為,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亞洲復甦還未能站穩,恐先產生資產泡沫。股市大漲並未能反映亞洲經濟實情。

香港《文匯報》報導,William Pesek 表示,韓國上季經濟成長率創下近 6 年來最好的成績,這是亞洲這陣子以來最好的消息,顯示經濟規模 14 兆美元的美國經濟一團亂,而亞洲卻在此刻成為中流砥柱。

但是亞洲至少目前不能志得意滿,有兩個原因:1) 政府增加支出,低利率現在看來還好,不過無法換得全球需求回來。2) 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助長泡沫,造戊經濟復甦的假象。

William Pesek 表示,韓國第 2 季 GDP 成長 2.3%,正好符合亞洲開發銀行 (ADB) 的說法。ADB 認為東亞的經濟復甦不是W形,不是L形, 可能是V形。ADB 建議,雖然復甦的風險消散,中央銀行主事者仍得保留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其實不足韓國令我擔憂,中國也是一樣。

Fox-Pitt Kelton 亞太策略師 Mark Matthews 說,中國是醞釀中的泡沫,這個說法並不誇張。他擔心,龐大的經濟振興方案造成股市泡沫。

中國股市大漲,投資人、消費者開心。可是這不是中國經濟的萬靈丹。中國股市大漲也無法降低中國對出口的依賴。股市大漲大部份只是得力於政府舉債刺激景氣,這不是長久之計。

其實這是亞洲普遍現象。亞洲經濟出現活力的跡象,這是因為經濟振興方案的結果,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這個活力的跡象會消退。這時候要靠央行降息來支撐市場。而這又是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會導致資產新泡沫,但是看起來卻像是經濟成長。樂觀期待亞洲景氣復甦出現V形反轉,只是助長泡沫。

比如說,中國建築就要感激北京政府。政府的經濟振興方案讓中國建築上周在上海順利集資 73 億美元,16 個月來最大的 IPO 案。中國建築上市成功,也讓上周亞洲股市上漲。

上周五,三星電子公佈上季財報,結果像現代汽車、LG 電子一樣,獲利大增,因為受惠於世界 2.2 兆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以及韓元貶值。問題是亞洲景氣真的復甦,還是因為公共支出帶動經濟復甦的假象,投資人的反應是什麼?

MSCI 亞太指數從 3 月 9 日的 5 年低點已經反彈 53%,投資人看好全球政府會振興經濟復甦。投資人忽略一點,一旦公共支出用盡,後面是否還有足夠的經濟振興方案?

亞洲經濟還是太倚賴美國消費者。只要美國失業率持續攀高,亞洲的前景仍有變數。即使是看多中國股市的 Jim Rogers 也承認亞洲經濟要和歐美脫鉤,短期內不可能。

不禁令人質疑股市漲得這麼快。今年上海股市漲 85%,雅加達漲 83%,孟買 61%,台灣 51%,新加坡 43%,馬尼拉 41%,曼谷 40%,香港 39%,首爾 35%。可是日經指數今年才漲 9%,其實這才真正反映亞洲經濟實情。

美國 7 月消費者信心 5 個月以來首次下滑,因為失業率攀升,薪資成長停滯。這才是亞洲最需要關心的地方,不是股市大漲。亞洲需要調整經濟體質,要靠內需,不是外銷。全球危機最後會落幕,亞洲人需要調整經濟體質,提升生活水準。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法人票選 三大富前景市場、「亞洲」、「科技」與「資源」!

法人票選 三大富前景市場

  • 2009-07-27
  • 工商時報
  • 【魏喬怡/台北報導】

 許多投資人總是怨嘆錯過了亞洲金融風暴、SARS、科技泡沫等等「財富重分配」的大時代,這一次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不容再錯過!經過金融海嘯後,2009年下半已有許多投資專家認為,多頭應不遠了,有些市場甚至已重啟多頭,如果想避免自己的財富「被分配」,現在就該積極進行布局!

 到底現階段投資人該鎖定投資哪些市場及產業,較有機會獲得財富重分配的「富人」門票?據本報針對十餘家法人所作調查,可發現「亞洲」、「科技」與「資源」是當前法人認為最有前景的三大市場!

 在總共13家法人、每家可投3票的前提下,總計亞洲的得票數最高,獲得所有法人13票一致的認同。而科技產業得8票、資源產業得7票,分居二、三。至於拉美與黃金則各得2票,東歐、美國、金融、生技、地產、非洲也都各得1票,最不受青睞的就是歐洲與日本,都得0票。

 為何亞股此次獲得這麼高的認同呢?摩根富林明中美G2新勢力預定基金經理人田克杰分析,金融海嘯後,金磚四國的體質已出現顯著差異,毫無疑問,中國已成了領頭羊,因此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當然會成為全球資金的聚焦重心。

 富蘭克林投顧經理盧明芬表示,亞洲多數國家內需面都有觸底回溫跡象,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連4個月呈現擴張、印度與韓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優於市場預期、韓國出口下滑幅度明顯改善,此外,印度、泰國與印尼的政治不確定性亦明顯降低,以中、印、泰、韓為主的亞洲國家不論經濟面或政治面消息都趨向正面,有利持續吸引資金青睞。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楊佳升指出,中國企業強烈的壯大企圖心,對於海外的攻城掠地,也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未來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將有重新洗牌機會。隨著中國經濟邁向復甦、兩岸頻繁互動,周遭亞洲各國將持續受惠於中國內需商機紅利,產業獲利可望提升,預估亞洲中長期仍將持續吸引海內外資金流入而展現爆發力。

 新光投信則表示,第二季亞洲各國景氣領先指標陸續好轉,經濟已有回溫跡象,股市率先歐美市場反彈,由於經濟最壞情況已過,亞股第二季強勁反彈後,短線將進入震盪整理,惟中長期經濟前景持續看好,第三季值得分批布局,掌握亞洲景氣復甦行情。保誠投信認為,亞洲各主要貿易國2010年經濟成長可望大幅改善,進而刺激股市、匯市與債市上揚。

科技、資源基金優先買

  • 2009-07-27
  • 工商時報
  • 【魏喬怡/台北報導】

 對於想要藉由投資脫離平民、躋身有錢人之列的人來說,想掌握這波財富重分配的必備投資組合中,一定不能缺少二種產業基金:科技基金與天然資源基金!

 匯豐龍騰電子基金經理人黃世洽認為,Window7.0、觸控式面板及智慧手機三大產業,下半年可望引領世界潮流,雖然這三類非殺手級產品,但會產生需求替代的效果出現,使得科技股相對看好。

 第一金投顧專業經理謝德威指出,科技類股受惠於3年一次的換機潮,同時新興市場的持續復甦也會對於科技產品買氣有所幫助,未來整體科技類股雖然仍會隨著企業財報的公布而有所波動,但若經濟持續復甦,科技產品的需求將可望持續上升,科技類股應可持續維持向上的動能。

 日盛投信分析,目前已公布的S&P500中,已有158家企業公布財報,78%表現高於市場預期,其中科技股表現更佳,針對年底聖誕節目前已有舖貨動作,加上新興市場的需求,看好未來科技業表現。

 至於資源產業,德盛安聯投信指出,下半年在政策、資金、溫和的通膨以及傳統旺季四大利多題材下可望有突出表現。在去年經過金融風暴洗禮後,全球政府積極入市,供應高達1.2兆美元計畫金援,即將引爆鐵礦砂、銅礦、鋼鐵、煤礦等原物料的需求。

 ING投信則認為,由於美元匯價第三季可望止穩,但中長期仍居弱勢,因此油價可望短期盤整、中長期續強。「通膨避險」心理以及市場風險偏好度相對回升,亦成為油市可望吸引資金投入的重要原因。

 元大投信也指出,全球資源缺乏已是顯著事實,許多國家皆趁金融海嘯時購併重要戰略資源,而下半年景氣回溫跡象明顯,預期資源需求將再提升,相關類股後市表現不看淡。

 天達投顧則表示,美元走弱趨勢不變,預期與美元具有負相關資產將崛起,根據彭博統計,近二年來油、金與美元相關係數均為負數,在美元長期偏弱的市場預期下,黃金、能源與美元指數的負相關特性,更將吸引市場聚焦。新加坡大華銀投顧也認為,黃金不排除在淡季再度挑戰每盎司1,000美元的大關,建議投資人可逢低進場布局黃金基金。


歐巴馬 錢撒得夠深。美股成交量萎縮 幅度20年來最大 後市堪憂。

歐巴馬 錢撒得夠深

華爾街股市自3月初陷12年谷底,隨後絕地反彈,且漲勢淩厲,創近年紀錄,把美股推上波段高點,現在則面臨何去何從關鍵階段。

道瓊30種工業股價指數上周上漲4%,收9,093.24點,為今年元月以來首度站上9,000點,兩周以來的漲幅已達12%。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全周上揚4.1%,收979.26點。那斯達克(Nasdaq)指數全周上揚4.2%,收1,965.96點。從3月9日以來,標準普爾指數已上漲45%,將去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事件以來的跌幅收復了一半以上。道瓊指數則創八個月以來的新高。

推動這波股市反彈主要動力,是歐巴馬政府拚命灑錢救市救經濟。聯準會與財部紓困挹注之急、規模之大、涉入企業之深,都創大蕭條以來紀錄,以這種非常之舉對付60年來最長、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現在似乎初現成效,已歷20個月的衰退終於初冒「綠芽。」

股市為經濟景氣前導指標,一般認為預先反映6至9個月;若認定3月初股市落底,則可望景氣今年9月至年底觸底;過去數周股市反彈,則是預先反映明年初景氣復甦;若這種假設正確,自谷底反彈45%之後的華爾街股市,現在有如在十字路口。

過去二周股市三大指數揚逾10%,主要是龍頭企業財報比預估好所帶動,但這多半是企業裁員縮編、大砍成本反映出的營運成效,並非「真好;」要確定看到企業「紮實」賺錢,確實走出衰退,股市才能續揚。

【2009/07/27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美股成交量萎縮 幅度20年來最大 後市堪憂

  • 2009-07-27
  • 中國時報
  • 【中央社】

 美國股市成交量在今年年中期間萎縮,幅度至少是20年來的最大。部分投資人擔心,交投清淡下,標準普爾500指數自1930年代以來角度最陡的這波多頭攻勢,恐將後繼無力。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Bespoke投資集團的數據,紐約證交所今年5月1日至7月20日之間的日均量,只有今年1至4月的84%,量能萎縮速度至少是1989年來之最

 紐約證交所成交量在6月12日跌至今年低點,標普指數同一天卻攻上七個月高點,之後開始回挫,至7月10日止累計下跌7.1%,投資人對股市的信心指數也隨之降至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標普指數自3月9日迄今計漲44%。

 波士頓Fiduciary Trust經理人Michael Mullaney說:「美股今夏料難突破各個區間整理格局。在多頭重振聲威之前,量能必須先有所起色。

 目前美股處於傳統淡季,在Bespoke追蹤的21年數據中,有13年出現5月至7月20日的日均量低於年初四個月的情況。以2008年為例,年中期間的成交量僅有頭四個月的85%。而這一整年,標普指數重挫38%,年跌幅是1937年來最大。(譯者:中央社安原良)980727

【2009/07/27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康美藥業打造東北人參基地

康美藥業打造東北人參基地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彭媁琳/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人參市場混亂,沒有能與韓國正官庄相抗衡的主要品牌,在這個契機下,來自廣東的康美藥業積極整合人參生產資源,計畫打造東北最大的人參生產基地。

 康美藥業在上海A股上市,營收主要來自於中藥飲片中藥材貿易,是中國大陸中藥飲片產品最多的企業,去年營收為17.27億人民幣(下同),本月初,該公司還被列入上證18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當中。

 2008年9月份,康美藥業集資4億元前往吉林省集安市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在今年3月份,以3,900萬元的價格買下當地紅參生產大廠新開河公司,積極打入人參生產市場。

 集安市是東北人參的主要生產地,年產量達5,000噸,占全中國大陸的40%左右,連韓國都到這裡來開闢人參生產基地,新開河就是當地最具規模的人參生產加工公司。

 康美藥業副總經理邱錫偉指出,該公司的人參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因此希望藉由收購新開河來培養自己的原料基地,雙方自2005年就開始接觸,雖然也有許多國外企業也很有興趣,但當地政府最後仍是青睞康美藥業。

 另外,由於人參消費市場集中在華南,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受限於東北人參生產企業的規模與能力,因此很難將產品打入主要市場。相反地,擁有華南市場基礎的康美藥業,卻無法固定取得人參原料來源,因此康美藥業收購新開河後,將能有效串連產銷一體化的目標,讓東北人參能更具優勢。

韓國貨當黃金買中國人參作蘿蔔賣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彭媁琳/綜合報導】

 ●人參雖然是東北三寶之一,但由於缺乏完善產銷機制,造成市場供過於求,,每公斤價格跌到20人民幣,被當成蘿蔔賣。圖/本報資料照片

 由於缺乏完善產銷機制,中國大陸東北生產的人參供過於求,每公斤價格僅20人民幣(下同),在市場上被當成蘿蔔賣,價值只有韓國高麗參的15分之1,甚至在當地市場也無法與韓國人參競爭。

 人參是東北三寶之一,是當地重要特色產品,多數台灣人也耳熟能詳。但「人民日報」昨(24)日指出,中國產參大省吉林,年產量占世界半數以上,可是產銷管道有嚴重的缺陷,讓珍貴的人參在市場上只有蘿蔔價,1公斤只要20元。甚至在長春市的街頭上,還可以買到1根5元的人參。

 而鄰近的韓國,產量雖遠不及中國大陸,卻憑藉著正官庄高麗參的品牌優勢,吃下全球大部分的人參市場,產值是中國大陸的六倍以上。韓國新鮮園參每公斤價格可以達到300元以上,而且每年推出600多種人參產品,真正全面性的進入民眾生活當中。

 專家指出,由於大陸人參的品種眾多,有野山參、移山參、園參等三大類,價格落差很大,又缺乏品牌經營的觀念,造成市場混亂,消費者難以選購。而且沒有發展出全套的加工流程,往往只有家庭小工廠進行處理,沒有辦法和韓國企業化的經營抗衡。

 前臨江市白山參廠廠長柳忠潤坦言:「當韓國高麗參用盒子包裝的時候,我們用麻袋裝,等到我們用盒子包裝的時候,人家就進行深加工,用更小更精美的包裝販賣。」

 缺乏良好的產銷制度,使市場上供過於求,也是讓大陸人參賤價的主要原因。「參鄉」擾松縣的農民岳言志就表示,人參要培養六年,每年還要鬆三次土,1丈地就要投入250元以上的成本,每公斤才賣到20元,連請工人都不夠。同時,大陸仍將人參劃分在中藥材類中,不能像一般食品一樣任意進行加工,難以大量拓展市場。


概念性商店 決戰西區商圈 。 台北車站、西門商圈 人氣不墜 。

概念性商店 決戰西區商圈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李麗滿/台北報導】

 ●台灣首家MUJI to GO落腳在台北車站(左圖),深具移動旅行概念。三商行旗下生活雜貨通路品牌「33學堂」(右圖),在西門町開出獨棟旗艦店,搶攻年輕族群商機。圖/李麗滿

 ●台灣首家MUJI to GO落腳在台北車站(左圖),深具移動旅行概念。三商行旗下生活雜貨通路品牌「33學堂」(右圖),在西門町開出獨棟旗艦店,搶攻年輕族群商機。圖/李麗滿

 零售業不景氣、精品買氣無法重振,使得台北東區忠孝、信義商圈沈寂不少,反觀年輕個性化族群聚集的台北西區,在觀光客不斷湧入消費下,市況活絡。

 統一超轉投資的MUJI台灣無印良品特別選在每日人潮8萬人次的台北車站開出全球最大MUJI to GO旅行概念店。而三商行旗下生雜通路新品牌「33學堂」亦在西門町開出獨棟旗艦大店,國內外知名的「霹靂布袋戲」首度進駐通路開辦「霹靂學堂」,成為最大賣點,開幕首日即吸引大批粉絲搶購,業績較預期倍數飆高。

 而除了個性化生雜大店群聚台北西區,今年下半年包括日勝生建設轉投資的「京站時尚廣場」亦將登場,至於群聚三大賣場的誠品商場,除了保有西門店與116外,武昌店亦將做大幅改造為商務旅店。不少零售業者指出,台北市百貨公司過於飽和,且商品同質性太大,難以凸顯差異化,這點也讓連結台北車站的西門商圈擁有很多個性化店舖的發展空間。

 33學堂副總許宏榮指出,武昌旗艦店最重要是以獨棟四層樓的完整商場空間,來展現三商行集團未來要展開的生雜通路全貌,目的在於創造新奇與趣味。其中,「霹靂學堂」則是獨家進櫃,為名聞遐爾的霹靂布袋戲首度搶進零售通路的一號店,此外,完全進口的動漫玩偶專櫃,商品齊全度堪稱全台第一。

 統一超轉投資的台灣無印良品為了慶祝台北車站MUJI to GO開幕,特別請來MUJI幕後設計顧問深澤直人來台與年輕設計人見面。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指出,MUJI to GO放諸於全球,主要是以旅行概念來展現,像台北車站主題就是「移動.旅行」,以凸顯台北車站四鐵共構,每天8萬人流來來去去,正是MUJI to GO傳達旅行概念的機會。

台北車站、西門商圈 人氣不墜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李麗滿】

 全台灣車站商圈多數落沒,台北車站近年在微風廣場打造食尚廣場下,創造出驚人佳績,年年以20%成長展現令人驚豔,包括統一集團旗下兩大生雜品牌PLAZA、MUJI均以不同概念店型態進駐。微風指出,在火車站每天流動的8萬人潮中,有4萬人次皆有消費,而其中餐飲占絕大多數,知名餐廳在旺季如過年、連續假期、寒暑假等,平日都還得排隊入場,此舉亦衝擊到對面新光三越站前店美食街人潮。

 西門商圈則是全台北市最穩定商圈,除了固定學生族群,近年來,由於亞洲觀光客愈來愈多,也使得該商圈即使面臨不景氣,在零售與餐飲市場仍有成長空間。誠品商場光是西門町就有三店鼎立,其中一店還準備改裝為旅店,誠品商場指出,即使不景氣,東區誠品有業績下挫情況,但在西區則仍是買氣持穩,且因商品個性化,不受精品百貨臨立衝擊。

 微風廣場指出,今年上半年微風廣場北市三店,業績成長超過5%,而在台北車站的業績成長則在二成以上,即使下半年9月對面的「京站」登場,但整體餐飲類別已區隔,預料會擴大市場規模。

 至於西門町商圈則是連成一氣,主要是高鐵連結,多數自由行觀光客,皆會以台北車站做為旅行的落腳處,以此為中心向周邊旅遊點出發,但最終消費點還是在車站商圈或西門町,這也是西區不墜的主因。


高頻率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 恐有操縱股價之嫌

高頻率交易 恐有操縱股價之嫌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紐約時報週五的報導指出,隨著次貸危機與信用緊縮逐漸遠去,華爾街又出現一個新焦點,即是高頻率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有批評人士指出,這類交易是當前操控市場的神秘力量,足以左右與炒作股價。

 根據了解,華爾街巨擘目前大都有從事高頻率交易,即是利用力量強大的電腦與經過精密設計的電腦交易程式,能以光速進行下單,而在其他投資人還來不及反應之前就已攫取上億美元的利益。

 報導指出,華爾街幾乎每一個人都好奇為什麼對沖基金與如高盛等金融巨擘,能在金融體系近乎崩潰時仍能藉由股市交易大賺其錢,而現在大家終於明白,高頻率交易就是主因之一。紐約證交所前總裁唐諾森表示,這就是製造所有財富的地方。

 紐約證交所在1998年開放電子交易,當時的宗旨是讓投資人可以利用電腦來進行交易,可能說是股市交易的一項創舉,然而隨著電子交易益趨普遍,高頻率交易於是興起。高頻率交易可以在轉瞬之間觀察到市場與投資人的交易趨勢,並且在千分之一秒內改變自己的下單與投資策略,那些僅憑著個人電腦進行投資的散戶根本不是對手。

 報導指出,由於市場相關法規的漏洞,高頻率交易者往往可以先行看到市場的交易情況,然後即可憑其有如光速的下單執行程式進行交易,大賺其錢。

 高頻率交易的興起也導致美股交易量大增,據統計,自2005年迄今,美股平均每日交易量己增加164%,而目前高頻率交易約佔美股月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要了解高頻率交易的運作,可以由7月15日當天美股交易情況一窺端倪。7月14日美股收盤後,英特爾公布最近一季業績,表現亮麗。一批投資人覺得有機可乘,決定在15日買進半導體業者博通的股票。不過他們擔心若是一次下一筆大單,可以會哄抬博通股價上揚,導致他們成本增加。於是他們決定以不同價格分批下單。

 7月15日美股開盤,博通股價以26.2美元開出,這批投資人開始陸續下單,然而他們的下單在還沒有進入到交易系統之前,就有部分經過高頻率交易商的網路之中,儘管在此停留的時間只有0.03秒,卻已足夠讓高頻率交易商做出反應。根據紐約時報指出,由於法規漏洞,如那斯達克等交易所會將一些交易在還未公開之前先讓高頻率交易商過目,以換取相關費用。

 不到半秒鐘的時間,高頻率交易商就得知市場對博通有興趣,於是以閃電般的速度搶在其他投資人之前大量買進博通股票,博通股價開始上揚。高頻率交易程式同時也開始分析那批投資人所願意出的最高價,分析結果顯示是26.4美元,於是在博通股價升至26.39美元時,高頻率交易程式開始大量賣出博通股票,讓那批投資人承接。

 結果,這批投資人花了140萬美元買到博通56000股,比他們原先所計畫的貴了7800美元。

英緊盯高頻率交易

  • 2009-08-04
  • 中國時報
  • 【尹德瀚/綜合三日外電報導】

 高頻率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在大西洋兩岸都已受到金融監理機關的關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三日說,該局正在檢視高頻率交易對市場的衝擊。如發現會導致市場操縱,該局有可能禁止這種交易。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說,該局已經約談過幾家投資銀行、避險基金和資產管理基金的負責人。發言人瓊斯女士說,這是該局持續監理行動的一部份,由於高頻率交易還在早期發展階段,該局正透過市場人士了解它的意義和影響。

 瓊斯女士說,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高頻率交易展開調查前,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就已進行類似行動。

M1b vs. M2 in Taiwan (一)

M1B續飆升 台股蓄勢上攻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陳美君/台北報導】

 資金行情未歇,M1B和M2「黃金交叉」成型後,持續創下新高,銀行主管指稱,M1B及M2年增率形成「黃金交叉」後,股市平均仍將持續上漲6.9個月,平均漲幅約37.55%,尤其這次M1B年增率持續飆升,活存資金「強強滾」,台股在週線連五紅後,後市動能不缺,指數位置可望持續上攻。

 據央行統計,6月外資淨匯入8.83億美元,推升6月M2年增率為8.15%,為93年6月以來新高;另外,銀行定存轉向活存,讓M1B年增率飆上17.03%新高。

 銀行高層舉歷史數據觀察指出,2007年下半年,M1B年增率和台股加權指數「亦步亦趨」,但這情況,在2008年開始出現轉變,因國人熱中海外投資,M1B年增率急轉直下,全年皆呈現「負數」。

 反映在台股指數上,則是歷經上半年的多頭行情後,下半年開始反轉暴跌,受金融海嘯波及,股價自5月20日當天創下的9,309高點,一路暴跌至11月21日的3955低點。

 根據銀行主管觀察,M1B自今年元月轉正後,一路扶搖直上,資金回流台灣,成為台股多頭先行指標;果然台股指數3月急速拉抬,維持長達3個月的大多頭行情,股價指數由4200餘點,一度衝至7000點,上漲逾2000點。

 銀行主管分析說,從M2和M1B數據一路回升可知,台灣其實不缺資金,可惜市場雖然錢很多,但攸關股市動能的數項指標表現,仍差強人意,主要關鍵,可能是台股面臨7000點整數關卡,民眾信心有待加強,資金迄今仍在活存上觀望。

 據央行統計,6月證券劃撥餘額1.039兆元,外人新台幣帳戶2029億元,這些也都是未來隨時將支援台股上攻的動能來源。

活存暴增上兆 股市活水充沛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陳美君/台北報導】

 海內外資金齊匯入,台股資金活水超充沛,短短一年內,活期存款就暴增1.36兆元,6月底餘額增至8.56兆,年增率更衝上18.9%,創下5年新高。

 此外,6月台股回檔整理,股價月平均指數6496點,較上月下滑90點,但觀察證券劃撥帳戶餘額,仍有1.039兆元資金滯留,顯示台股仍有充足銀彈,只不過,近期先停在活存帳上觀望,接下來,可是隨時都可能投入股市。

 市場人士指出,這些現象,反映民眾資金正從定存中撤出,轉向活存乃至證券劃撥帳戶中,以兩岸話題為利多主軸的台股,後市看漲,但投資人還在觀望進一步的動態。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人存放在海外資金大回流,與去年6月相比,不只活存增加1.36兆元,定存水位也提升7435億元,合計增加超過2兆元。

 市場人士並指出,如和5月相比,6月定期性存款減少1701億元,活期性存款卻是持續增加1367億元,且不只台幣市場發生資金移轉,近期連外匯存款,也開始出現鬆動跡象。

 由於台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並不明顯,因此,央行官員認為,外匯存款6月大減155億元,和賺取匯差的關聯性不大;銀行主管則進一步分析,目前,3個月美元定存利率不過0.3%,民眾可能是受不了低利,紛紛解約外幣存款,轉換成台幣後,伺機搶攻台股,運氣好的話,一支漲停板就能有7%入袋。

 銀行主管指出,以台銀500萬以上存款大戶而言,目前機動利率僅0.3%,和活存利率0.25%幾乎相差無幾,因此,不論個人或企業,紛紛從定存中解約,準備投入其他報酬率較高的資產,像是海內外的共同基金、股市,甚至是房地產市場。

谷月涵:台股軋空行情蠢動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張志榮/台北報導】

 台股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挑戰7,000點大關未果,然花旗環球與瑞銀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與董成康昨(24)日倒是異口同聲認為,台股資金動能豐沛的程度超乎想像,台股幾乎已無大幅回檔風險,指數站上7,000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谷月涵更將今年底指數高點由7,000點上調至8,000點。

 更重要的是,谷月涵指出,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因有去年下半年股市大跌陰影,日前外資圈瀰漫著一股保守氛圍,認為指數漲多須回檔,但以目前台指選擇權賣權和買權的成交量比(put-to-call ratio,PCR)為歷史高點來看,「軋空」行情蠢蠢欲動,尤其是國內投信法人,現金部位高達16%。

 台股看回不回,從原本市場預期必須跌破6,000點、一路漲到欲挑戰7,000點,董成康指出,包括台灣商業氣候指數(business climate index)與工業生產數據都呈現穩定向上走勢,搭配超乎想像的資金動能,只要能持續下去,台股未來要出現大跌走勢機率已是微乎其微。

 台股資金動能之強,連老經驗的谷月涵都感到不可思議,他指出,以目前新台幣匯率與貨幣總供給成長態勢看來,未來將有巨大的資金洪流會支撐台股,他更坦承,這回將年底指數高點由7,000點上調至8,000點,以目前市場投機氛圍與投資價值來看,確實是有點風險。

 若論台股投資價值,谷月涵認為,目前2009年20倍的本益比雖然不算逼近歷史高點、但也不算便宜;至於8,000點指數高點,則約為2010年23倍本益比與2.1倍股價/淨值比(P/B值)

 谷月涵點名,中國內需科技與金融將是接下來帶領台股攻克7,000點、並向8,000點叩關的關鍵,目前台股首選標的包括:第一金控(2892)、元大金控(2885)、友達(2409)、鴻海(2317)、聯發科(2454)、聯強(2347)等6檔,其中友達、鴻海、聯發科、聯強幾乎都跟中國內需題材沾上邊。

周線連5紅 史上第7次

  • 2009-07-25
  • 工商時報
  • 【張瑞益/台北報導】

 台股本周再收下第5根紅棒,但是後市周線再持續拉出紅棒的機會有多大,市場分析師統計,台股史上周線連5紅的機會曾有7次,最多的是連6紅的10次,因此下周的周線仍有機會再收紅,尤其美股及陸股齊揚帶動,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認為,台股量能無法有效擴增,拉回整理反而有利長線多頭走勢。

 根據大華投顧統計,台股史上周線連5紅有7次、連6紅有10次、連7紅有6次,周線超過連7紅以上的機會就相當小,因此,就統計數據來看,台股下周周線仍有持續收紅的機會。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除了民國70年代的大多頭行情之外,近10年來,一年當中周線能超過連5紅以上的強勁漲勢多只有2次,而今年2月時,台股已上演一次周線連7紅,6月底以來到本周又出現周線連5紅,代表台股今年走勢卻實相當強勁。

 展望下周台股走勢,杜金龍認為,先前美股弱時,台股已漲在前面,所以近期美股轉強大漲,台股反應並不如預期,而以目前台股上攻量能不足、且指數呈現狹幅震盪來看,台股後市可能拉回整理,若能維持盤整,以盤代跌已屬強勢盤。

 杜金龍認為,台股目前月均量在1,288億元,明顯低於先前指數上攻到7084點的波段均量約1,800億元水準,在量能無法有效擴增影響盤勢上攻,若指數重新拉回6100點整理,反而將有利台股後市表現。

 杜金龍指出,台股在3月初就出現5日、10日、月線及季線糾結,指數從均線糾結處4500點起漲,漲到7千點,因此台股若能拉回整理,讓4條短期均線再糾結,並讓籌碼沉澱,對長期多頭走勢更為有利。

M2突破目標區 資金動能強

市場資金持續充沛,中央銀行昨(24)日公布6月貨幣總計數,代表整體資金供需的M2年增率增為8.15%,不但是近五年來新高,今年1到6月年增率也超過央行目標區。

M2包括市場的活期、定期存款,以及通貨淨額。去年爆發金融海嘯後,央行就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將今年M2的目標區,從原本的2%到6%,調高到2.5%到6.5%之間,但上半年的M2年增率6.99%,就已超過央行設定的目標。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表示,去年M1B與M2年增率的基期較低,再加上資金依舊陸續從定存流向活存,讓兩者的年增率節節上升。

陳一端認為,6月逢所得稅繳稅期,大量的資金轉到政府部門。儘管如此,從M2突破目標區間來看,顯示市場上的資金依舊相當氾濫。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市場游資多,銀行的放款卻不斷萎縮。根據央行資料,6月金融機構對民間部門債權年增率僅剩0.13%,較5月0.95%持續下滑。

【2009/07/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M1B飆高 資金淹肚臍 台股不妙

  • 2009-08-26
  • 中國時報
  • 【黃琮淵/台北報導】

 台股出現變盤徵兆!央行昨日公布7月金融情況,與台股資金動能高度相關的M1B年增率為20.48%,是近五年來新高。市場人士指稱,根據過去經驗,當M1B突破20%的「警戒區」後,意謂資金行情即將到頂,台股不妙,盤勢恐急轉直下。

 M1B指的是變現性高的通貨(通常是活存),可隨時投入台股,一向被視作資金行情先行指標,尤其當超越M2時,被稱做「黃金交叉」,台股 常有多頭表現。但在黃金交叉之後,得觀察資金行情是否過熱,一旦M1B年增率暴增,象徵資金多到「淹肚臍」時,股價向上攻堅不易,行情就有可能反轉。

 突破20%警戒區 盤勢恐急轉直下

 以2001年網路泡沫化、SARS之後的出現黃金交叉為例,在2001年12月後,台股一路向上攻堅;但在2002年M1B年增率突破 20%後,行情急轉直下,台股也出現第一次M頭頭部;之後雖再次反彈,但當2004年4月M1B年增率為24.39%時,台股第二個M頭頭部形成,隨即台 股重挫。

 券商主管表示,M1B年增率急速飆高,超過20%警戒區後,一方面代表市場資金滿溢、籌碼混亂,指數要向上難度更高;另方面則要看,政府能否端出大利多護盤,如果沒有,短線炒股的市場資金,隨時可能抽手,下場就是多殺多。

 從政策面觀察,過高的貨幣供給額,暗示潛藏性通膨,可能隨之而來,也意謂股市可能熱過頭,央行通常會輔以「較緊」貨幣政策,如升息,或收回市場資金等。

 銀行主管分析,升息將降低民眾借錢投資慾望,對股市不利,這也使20%以上的M1B年增率,成為觀察台股,以及央行政策重要指標。

 M2超過目標區 央行收縮資金

 事實上,6月M1B年增率已飆至17.03%,接近20%的警戒區,更連續三個月超越M2,反應台股前陣子的多頭氣勢。但隨7月M1B跨入警戒區,市場人士指出,台股到頂機會大增,7千點「看來很拚」。

 對此,央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陳一端認為,M1B總量約為M2的三成,一旦外資匯入較多,就會影響M1B甚劇,M1B也可能急速飆高。不過她強調,央行目前貨幣政策寬鬆,對台股不至於有太大影響。

 不過,7月M2年增率高達8.15%,明顯超過央行設定2.5%到6.5%目標區,央行近期已收攏游資,避免資金過於浮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