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儲蓄重要 老美體會到了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昨(15)日表示,這次金融海嘯震央在美國,但是歐洲問題跟美國差不多糟。美國家庭負債現在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儲蓄率近乎零,未來美國人恐怕已無力舉債消費,而且開始體會到要儲蓄。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天舉辦「國際經濟危機之衝擊與啟示國際研討會」,克魯曼應邀以「金融海嘯的成因與穩定金融市場的策略」為題發表演講,他說,不應用金融危機形容這次的經濟危機,因為其他部門也有問題,美國發生房地產泡沫,其他國家也有房產泡沫、信用過度擴張的問題,只是大家都聚焦在美國。

克魯曼說,美國的儲蓄率從8%下降到近乎零,二次大戰的家庭負債只有GDP的50%這麼大,現在升至100%,代表擴張不可能繼續下去。他認為,美國人開始體會到儲蓄的重要性,儲蓄率會慢慢回升,消費者也覺醒,了解房價不會一直上揚,不能像以前認為只要有房子,退休後就可以不必擔心。

克魯曼提醒,這次金融海嘯震央在美國,但是歐洲問題跟美國差不多,西班牙、東歐等國家,都有房產泡沫的問題;波羅的海東歐國家出現很大赤字,西班牙失業率高達16%。就算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沒有倒閉,也難保歐洲經濟沒有問題。

他說,亞洲經濟危機發生之前,東南亞國家也常宣稱經常帳赤字沒有關係,事實卻是相反,最後惡化成整個國家的問題。

克魯曼指出,近年金融市場的危機之一,是來自金融產品逸出法規管制之外,意即對衍生性商品等新商品,多數時候根本無法可管,「因此,當所有人都高喊法規鬆綁、法規解禁時,也就是金融泡沫的開端」。

類似雷曼兄弟這類的機構,可以動輒影響金融體系穩定,他說,那就必須接受過去加諸銀行業的規範,例如資本額限制,或是槓桿操作的限制,「畢竟,如果是軟體公司發生問題,不過就是自己倒閉;但銀行發生危機,卻會擴散到全球」。

克魯曼說,近年另一個危機是央行的低利政策,當大家都覺得買得起房子的時候,房市自然不斷升溫。低利政策另一個面向則是誘發利差交易。

【2009/05/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