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德銀:中國將復甦 台灣利多




德銀首席經濟學家及環球市場研究部(亞太區)主管史米高(Michael Spencer)6日指出,預期歐美未來三至五年經濟成長仍緩,中國將最快復甦;兩岸投資開放後,台灣製造業將面臨移到大陸的壓力,但有利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為加值服務業。
德銀經濟分析師Michael Spencer指出,兩岸開放對台灣經濟有助益。 記者陳瑞源/攝影
金融海嘯造成歐美消費購買力減退,史米高認為,這是亞洲企業崛起的時機,然而未來亞洲進口主力將從歐美轉至中、印市場,製造的商品也要從過去賣給歐美的高價值、複雜設計,轉為便宜與低單價,以配合中國與印度的消費者需求。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你對全球景氣的看法如何?

答:美國經濟最快要等年底或2010年才會成長,投資人要面臨長期景氣成長和緩的心理準備。這次是由歐美引發金融危機,歐美銀行的規模較亞洲大許多,因此衰退將比之前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即使美國經濟在年底或明年開始有成長,歐美未來三至五年成長仍將很緩慢。

我們預期,美國今年經濟衰退3.9%,明年可轉為成長0.6%;歐盟今年經濟衰退3.4%,明年為成長0.3%;亞洲今年可成長3.6%,明年成長5.5%;至於台灣今年可能衰退5.5%,明年則轉為成長3.3%。

問:亞洲在這次的金融海嘯受傷較輕微,未來成長是否較有潛力?

答:亞洲金融機構這次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歐美生產製造下滑、進口衰退,讓亞洲經濟成長也變的遲緩。由於大部分國家經濟衰退,未來違約率與銀行不良債權恐怕會升高。

歐美受傷慘重,其實給了亞洲絕佳的機會。以前亞洲製造附加價值的產品進口到歐美,但現在歐美購買力變弱,亞洲要開始正視中國與印度兩大內需市場。這兩個國家的消費者與歐美不同,需要的產品不必太複雜,單價也不要太高,製造商要轉變思維。

問:台灣有可能從兩岸投資開放獲得那些益處?

答:台灣地理位置與大陸緊密相連,跟印度距離也不遠,兩岸開放對台灣有正面影響。中國復甦很快,不過目前從中國受益最大的可能是澳洲、加拿大等出產原物料的國家,因為大陸的景氣刺激方案多為公共建設。

兩岸投資鬆綁後,台灣可能像香港之前一樣,製造投資都快速搬到大陸。但這對台灣是正面的,會使獲利更高、更高價值的服務產業留在台灣。

【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報導/200905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