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日本BRICs研究所代表門倉貴史、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昨(14)日一致表示,在這波金融風暴中,中國以其龐大的內需市場,將會最先復甦、最快擺脫金融風暴,周遭國家像是東協、台灣等對中國出口比率也會愈來愈高,有帶動鄰近地區復甦的效果,所以亞洲有機會最快擺脫不景氣。
由本報主辦的「2009國際經濟金融論壇」專題講座「亞太經濟展望論壇」,昨天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主持,門倉貴史主講:「亞洲將最先擺脫不景氣」,與談人包括有李焜耀、NEC會長佐佐木元與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等人。大家都一致認為,亞洲將是自金融風暴中最快復甦的地方。 門倉貴史表示,金融風暴發生在美國,從失業率不斷提高的數字來看,今年底會升破兩位數,加上消費情況急速冷卻,使美國陷入風暴之中。歐洲受住宅價格泡沬化、經濟崩潰的影響,加上次貸損失可能還會有更多後續的影響,未來金融體系的不安仍會加劇。 日本受金融的影響相對輕微,但是日本此波的經濟衰退,卻是先進國家中最劇烈者,主要是因為日本仰賴對歐美市場的出口。這也是二次大戰以後,日本、美國、歐洲三處同時出現經濟負成長的情況。 門倉貴史認為,以中國大陸最近成為最大汽車市場來看,中國有機會以其大的內需市場,最快復甦,擺脫金融風暴陰霾。 門倉貴史分析,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反而會在這次衰退中崛起,有能力購買高價產品。日本目前年營收超過100萬美元的共有147萬人,金磚四國雖然只有一半,但預估2020年金磚四國會達到300萬人,但日本到2020年時頂多只到160萬人,金磚四國的中產階級與有錢人,消費能力將會大幅成長。 李焜耀說,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這些外銷型的國家,難免在金融海嘯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不過這些地區就近供應大陸、印度等內需市場的所需的零組件,因此有機會跟著大陸經濟復甦。 李焜耀說,在金融風暴後,台灣廠商應該抓住兩個成長機會,首先是歐美國家未來在科技研發支出上會削弱,亞洲企業可以抓緊機會,多加投入研發先進科技,搶到下一波入場券;其次,內需市場是造就一線企業的基石,以前美國是最大市場,相對會打造出一線大廠,未來而大陸與印度等亞洲市場以其內需市場,有機會打造出新興的世界級企業。 對於日本經濟景氣是否觸底?佐佐木表示,從日本的相關數字顯示,從去年秋季以來呈現L型趨勢,即是下滑後,沒有再繼續下跌的情況。亞洲各國應該發揮互惠、互利的關係,發揮自己的專長來補彼此的不足,帶動亞洲區經濟共同成長。 李詩欽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系,要儘速調整體質。以區域經濟來看,東協加一是多增加大陸,再加上日本、韓國是東協加三,台灣若被形成「左不搭鄰、右不搭舍」,很容易被孤立,應儘速與大陸簽訂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是避免台灣被邊緣化的利器。(記者費家琪、李立達、張義宮、陳雅蘭) |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亞洲 將率先走出金融風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