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予嘉觀點-中國微調是件好事
2009-09-07
中國時報
【丁予嘉】
從「昨日美股大漲,對於今天的電子類股…」,這是我以前早上打開電視的財經台常會聽到的台詞,最近這句話已經變成了「中國採購團來台,預計採購金額達到…」、「中國政府準備緊縮信貸,宏觀調控政策趨緊,將對中概類股…」,常一連幾則都是跟中國有關的消息,讓人以為「中央台」又復播了呢。
擴大內需 趁機調整產業結構
其實不只是台灣,從今年初中國喊出擴大內需計畫起,各國專注的焦點即開始轉向。在全球內需急凍的的時候,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就像是在海上一塊漂流的木板,在暴風雨中沉船的旅客,無不想要抓住他,獲得一點喘息的空間。
中國政府也抓準這個時機,調整本身的產業結構,將過去大量依賴出口的現象,轉為擴大內部需求,因為在全球性金融風暴下,中國深刻體驗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其實只要善用地大人多的特性,省際間的貿易可等同小國間貿易,只需交通基礎建設更加完善,就可以讓貨物更加流暢,從四兆人民幣擴大內需計畫即可窺知一二。
除了政府的投資以外,民間投資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引擎,所以釋放大量的資金,讓企業可以用便宜的價格來貸款,是中國另一個刺激景氣的重點工作。從新增放款量來說,二○○七年與二○○八年分別為三.六兆人民幣與四.九兆人民幣,而在政府放寬信貸政策下,今年一至七月新增放款量飆上七兆人民幣,反映出市場對於資金的需求相當大。在大量資金湧入後,各項經濟活動均獲得抒解,從第二季GDP較第一季增加一.八個百分點達七.九%,顯示經濟擴增速度正重回過去正常軌道中。
經濟回溫 再執行第五次宏控
政府作多經濟,民間大量投資,經濟返回高成長,當所有的事情看來當相當美好的時候,中國政府卻開始默默的開始執行第五次「宏觀調控」(前四次分別為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六年、二○○四年與二○○七年),這又是為何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地方來看,一個是原物料價格,拿上海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鋼筋價格來說,今年低點大約是三六○○元人民幣/每噸,從六月初開始起漲,在八月初飆上四八六九人民幣/每噸,也就是說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價格上揚了三○%,但是同一個時期鋼筋的需求卻並沒有大幅上升,目前價格則回落到約四千人民幣/每噸,顯然炒作的意味相當濃厚。
另一個是中國股市,今年一月上證指數低點位於一八六三點,在放鬆信貸後,股市也如同脫韁野馬,到八月四日指數站上三四七一點時,漲幅高達八六.三一%,冠居全球。用P/E評價約為三十一倍,高出全球股市一倍;以公司獲利角度來看,上市企業第一季平均獲利年增率為負二十六%,第二季平均獲利(約一半已公布)也衰退約十八%,怎樣看都不會覺得他是一個可以飆漲八成的市場,所以新增信貸(粗估有約二十%流入股市)確實左右今年中國股市。
信貸緊縮 降低資產泡沫風險
而對目前經濟又有怎樣的衝擊呢?這個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信貸緊縮的部分,集中在短期放款,中長期放款則維持穩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二季企業存款成長約三十五%,換言之,企業手上滿手是錢,短期的信貸緊縮並不會影響其正常營運,也不會因此縮減必要的投資。因此,調整只是減少資產泡沫的風險,幫助經濟在今、明年後可以更平穩的擴張。所以,不要擔心短期的股市修正,應該要藉此機會選找好標的,迎接中國未來再度大幅擴張的甜美果實。
(作者現任國票證券董事長)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