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7日電】
2009.09.07 10:21 am
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斯比特預言,中國與美國兩大強國將不再是敵人,而是在經濟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合作夥伴。
經濟參考報報導,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美兩國比任何時候的關係都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約翰.奈斯比特預言:「兩大強國將不再是敵人,而是在經濟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合作夥伴,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他認為,20世紀下半葉的世界舞台主角是美國和蘇聯,它們所扮演的是對手的角色。蘇聯分崩離析後,中國則是美國唯一的潛在挑戰者。
約翰.奈斯比特在新書「中國大趨勢」中分析,美國是一個GDP高達14兆美元的經濟大國。而日本、中國和德國的GDP都在4兆至5兆之間。中國剛剛超越德國,GDP上升到第3位,它可能很快超越日本,躍居第2位。德國和日本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有明顯的增長,甚至還可能出現萎縮。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是中國的增長速度會快得多。中國和美國將成為世界兩大經濟巨頭,把其他所有國家拋在身後。
報導表示,「中國大趨勢」認為中國能否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體制的轉變,必須把學生從家長制、以考試為中心的體制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獨立思考。如果教育和其他機構依然堅持等級森嚴的家長制制度,那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除此之外,中國的教育體制過於強調死記硬背,非常重視考試成績。「這可不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沃土。」
報導指出,約翰.奈斯比特在書中描繪一個有趣的場景:一家公司老闆訓斥一位工作出問題的員工。在美國,被訓斥員工會把批評拋諸腦後,或者當做動力激勵自己拿出更出色的表現。而在中國,被訓斥員工面對批評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需要的是維持自尊,也就是他的面子。約翰.奈斯比特認為兩種性格孰優孰劣,不好判斷。但這兩種人物將在全球市場展開競爭,迄今為止有一點已很清楚,大膽無畏者最有可能佔得上風。
報導表示,「中國大趨勢」強調,尊敬與服從也許在生產線上是非常可貴的品質,尊敬祖先、長輩、上級和同事也許也是符合社會要求的品質,但是現代科技創新需要有人去質疑前人的觀點和老闆的命令。論資排輩與家長制思維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一流創新國家的最大障礙。
據報導,約翰.奈斯比特是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埃森哲評選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師之一。約翰.奈斯比特的閱歷豐富,他有哈佛、康乃爾和猶他3所大學的教育背景。1963年,他被美國總統甘迺迪任命為教育部助理部長。主要代表著作「大趨勢」,與威廉.懷特的「組織的人」、阿爾文.托夫勒的「未來的衝擊」3本書並稱為「能夠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的3大巨著。
【2009/09/07 中央社】@ http://udn.com/
大師預言:新政治模式 正在中國形成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9.09.07 03:15 pm
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斯比的《中國大趨勢》中文版上周在中國上市,德文版將在10月17日於法蘭克福書展全球首發,英文版則在明年1月於美國上市。
奈斯比夫婦2006年在天津成立奈斯比中國研究院,挑選28名大學生幫忙搜集、整理中國基層的消息,作為《中國大趨勢》的材料。
奈斯比認為,「中國模式」過去30年已有可觀進展,但他認為,中國的潛力目前只發揮三成,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的中心。
本書全名為《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以八個面向剖析中國的發展,包括:解放思想;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規畫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摸著石頭過河;藝術與學術的萌動;融入世界;自由與公平;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
奈斯比認為,中國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與中國人民自下而上的參與,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政治模式,稱之為「縱向民主」。支撐中國新社會長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關鍵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這是中國穩定的關鍵,也是理解中國獨特的政治理念的關鍵。
【2009/09/07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