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短缺
2009-09-11工商時報【鍾志恒/綜合外電報導】
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從油電混合動車到電腦硬碟,都需要「稀土」金屬來生產。但幾乎壟斷全球稀土市場的中國,擬禁止出口稀土後,讓歐美跳腳。加拿大礦物業者看準商機,正積極探勘稀土來滿足需求。
近年熱門的油電混合車和風力發電機,都需要釹等元素,它屬於稀土金屬之一,由於這些高科技產品對稀土需求持續攀升,讓全球稀土需求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成長。
但稀土難以開採和加工處理,目前全球97%稀土由中國出口。因此,當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8月表示未來要全面禁止少數關鍵性的稀土出口後,立即引起歐美強烈反彈。
稀土專家利甫頓(Jack Lifton)指中國自2004年就開始減少稀土出口,若持續下去,全球會出現嚴重短缺。到2015年結束時,中國將不再出口稀土,若西方沒有自己的稀土,就無法再製造與稀土相關的高科技產品。加拿大探勘公司Great Western Minerals更保守認為中國到2014年就不再出口稀土,因為中國要求所有與稀土有關的產品在當地生產。歐美企業必須為此因應。
由於稀土對工業乃至國防科技都十分重要,為抓住稀土短缺商機,加拿大礦物業者正在南非、巴西和美國等地探勘新礦藏,希望在中國禁止出口後,能填補市場的缺口。這些積極尋找稀土業者的股價,因為有想像空間而在近期連連上揚。
除了加拿大,澳洲和美國的礦物業者計畫在未來3年至4年之間探勘並開採稀土。不過,在中國有稀土加工廠的Neo Material Technologies認為,任何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要限制任何對全球極重要的物料出口,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中國近期的態度應是測試外國對中國政策的反應。
稀土出口 將續減
【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綜合報導】 2009.09.17 05:21 am
具有戰略價值的稀土,中國大陸計劃繼續調減出口數量,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西方國家擔憂,一旦大陸嚴格限制稀土出口,西方國家的大型製造業將面臨「無米下鍋」。
據指出,大陸稀土儲量占全球的95%,但一直被廉價出售,中國大陸政府近日修訂完成2009至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可望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數量。
中國新聞網報導,稀土並不是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特別是高新技術工業的重要原料,如軍事裝備方面一些精確打擊武器,一些汽車零部件和高科技產品,都依賴用稀土金屬製造的組件。
這種稀有的戰略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大陸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為名副其實的稀土大國,日本、歐洲和北美都是主要市場。不過,有如此巨大壟斷潛力的大陸稀土,多年來卻被賣成了土的價格,定價權一直掌握在歐美國家的手裡。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崔凡表示,長期以來,國際貿易界就有這樣的抱怨,大陸把稀土賣成土的價格。國內各個地方也沒有協調,爭相出口,為了部門利益或地方利益,爭相 壓價,把大陸的自然資源消耗得太過厲害。
由於大陸稀土多年來大量出口,導致歐美等國每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進行囤積,一旦稀土資源短缺時,他們就拿出從中國大陸手裡購得的稀土打壓「中國價格」。
【2009/09/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知識》稀土金屬用途
2009-11-16 新聞速報 【中時電子報/謝寒冰綜合報導】
稀土也稱稀土金屬,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等17種金屬元素,它們在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和農林牧業等傳統產業方面用途廣泛,也是製作導彈等高科技武器的的重要原料。
稀土已被廣泛應用於冶金、機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紡織、皮革、農牧、養殖等各傳統方面領域,在社會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作為改性添加元素在鋼鐵和有色金屬中加入極少量的稀土,就能明顯改善金屬材料性能,提高鋼材的強度及耐磨性和抗腐蝕性的能力。
「稀土」中的「土」字,實際上指的是氧化物,這是因為早年這些元素被發現時,人們誤以為它們在地球上分佈非常稀少。實際上,它們在地殼內的含量相當高,最高的鈰是地殼中第25豐富的元素,比鉛還要高。而最低的「稀土金屬」鎦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金甚至還要高出200倍。因此,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現在已經廢棄了「稀土金屬」這個稱呼。
大陸已知的稀土金屬儲量,佔世界56﹪,是全球唯一能夠供應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稱為世界第一稀土大國當之無愧。然而,其實美國的稀土儲量也佔了世界已知儲量的12.5﹪左右,足可供應自身的需求,但美國卻選擇盡量不開發自己的稀土金屬資源,而是向大陸購買。結果使得大陸稀土金屬資源過度開發,至1998年時,總儲量已經下降22﹪,如果照此發展下去,20年後,大陸可能會成為沒有稀土的國家。
所以,大陸最近開始發出控管稀土金屬資源出口的風聲,除了商業利益考量外,國土資源的戰略思考,恐怕才是這項政策背後的真正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