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葛老示警:2012年通膨將重現 通貨膨脹-持續復甦的真正威脅」的文章中指

葛老示警:2012年通膨將重現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週五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未來全球經濟復甦長期的最大威脅就是通膨,而且也是必然會面對的威脅。

 葛老在這篇題為「通貨膨脹-持續復甦的真正威脅」的文章中指出,如果政治壓力使得央行無法壓縮其膨脹的資產負債表,根據統計分析顯示,在2012年之前將出現通膨威脅

 在他發表此篇文章的前一天,聯準會才結束決策會議,並且宣布美國經濟衰退已經趨緩,而且預期通膨將維持緩和一段時間。

 葛林史班對通膨的看法顯然較聯準會謹慎。他指出,未來幾年政府挹注財政赤字的需要將會大增,而可能導致要求央行印製鈔票的政治壓力大增。

 他表示,市場對通膨的憂慮很快就會反映在美國公債的殖利率上。事實上,自5月下旬以來,由於擔心美國財政赤字擴大與通膨升溫,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就一路走高

 葛林史班指出,美國面臨兩項抉擇,即是在現行通縮風險消散後立刻設法刪減預算赤字與貨幣供給,否則就將面臨通膨升溫的潛在威脅。

 除了通膨風險外,葛林史班表示美國經濟還有一項隱憂,即是美國現行的財政政策是透過公共部門的舉債來挹注經濟。但是要帶動全球經濟成長,最好是靠民間市場的力量來分配資金與其他資源。他指出,利用政治力量來分配資源,以前曾經有人試過,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社論-審慎因應人民幣匯率的靜極思動

社論-審慎因應人民幣匯率的靜極思動
  • 2009-06-26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今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回顧這半年來的人民幣匯率,看出它基本上是不升不貶,也可說是一種「沉滯」的樣態。這與去年上半年的大升逾6%相比,無疑是「大為走樣」。

 日前舉行「金磚四國」峰會時,部份市場人士原以為,會議結果將重擊美元,相對抬升人民幣氣勢。不料中國在會中,對各國先前醞釀的「取代美元」之議,僅是輕描淡寫,無意發揮,擺明目前尚不想去衝撞美元的地位。至於扶持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之事,則從長計議。該峰會結束後,人民幣匯率表現,依然平淡。

 無論如何,人民幣匯率以往的「一路升值」走勢,在今年上半年已告一段落。主要原因,是上半年中國外貿較上年同期顯著衰退。最新發布的統計顯示,首5月進出口額年減24.7%,其中出口年減21.8%,進口年減28%。至於五月份單月數據,進出口額年減25.9%,出口年減26.4%,進口年減25.2%。其衰退情況甚於前月,尤其出口金額之持續「探底」,使中國政府今年經濟「保八」之任務,蒙上一層陰霾。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能不貶已屬不易,豈會再如以往般地一路升值?

 其次,今年上半年,中國資金外流跡象明顯,這也抵銷了人民幣的升值力道。如第一季季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為1兆9,537億美元,僅比去年年底增加77億美元。然而,第一季的外貿順差達623億美元,遠超過外匯儲備增加額。這表示很多本應流入、存放國內的外匯資金,被擺在國外。第二季季末之外匯儲備數字,尚待屆期公布,然據初步了解,情況與第一季雷同。

 當前人民幣匯率,處於一種很「弔詭」的情況,就是「升貶兩難」,升值既已無力,貶值則是不願。關於貶值的問題,稍早曾受到大陸產官學各界的熱烈討論,其中有一派,大力主張以貶值來救出口,但此議很快被中國政府打消,因中國政府在這方面,顯然背著這些「政策包袱」:第一,人民幣一旦走上貶值之路,必對中國政府近年來努力打造的大國形象,造成損傷;第二,為扶持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貨幣,其匯率不能輕言貶值;第三,當前出口衰退,問題根源在外需的結構性收縮,價格因素非首要。如要用貶值來救出口,必須大貶,那會造成中國金融大亂;第四,人民幣貶值,會使中國GDP折成美元的數字縮水,不利中國經濟在全球之排名。

 今年下半年,人民幣這種「升貶兩難」的格局,不易改變。但人們要注意到它「靜極思動」的可能。因它沉滯的樣態難以持久,久了會引起國際磨擦,導致貿易衝突,另方面,也會扭曲國內經濟。所以,中國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就有可能改採市場化手段,來解決匯率的「悶局」,也就是擴大匯率波動幅度,追求「動態性的穩定」,形同「把問題丟給市場」。這將在觀瞻上,展現中國金融的活潑性,促進「接軌國際」,但民間的匯率風險將相應升高。

 台灣方面,現在應以審慎的態度,去掌握人民幣匯率走勢。因兩岸金融交流正要全面展開,將有多家金融機構進入大陸營運,並帶動台灣企業、個人,增加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因此,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台灣公司營運的優劣,與台灣居民財產的榮枯,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在掌握人民幣匯率走勢之餘,金融機構還需為自己與客戶,設定有效的人民幣匯率風險管理機制。一定要避免「贏得大陸市場,卻栽在匯兌風險」。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是必然的趨勢,它將使「一路升值」難以再現,「買人民幣必賺」的經驗也不易重演。因此,將來台資金融機構在大陸的營運,多了一項風險和考驗。各金融機構,應趕緊補強這方面的因應機制,以免到時措手不及。而我政府也應加強掌握人民幣匯率動向,作為擬定兩岸金融交流政策的參考。畢竟,匯率問題事關千家萬戶,不可掉以輕心。


【借鏡日本經驗】-日本主婦大軍撼動全球金融市場

【借鏡日本經驗】-日本主婦大軍撼動全球金融市場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好幾年前,我的朋友耶爾金與另個作家合寫了《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是列寧在演講中用來形容經濟中某個部分有效控制與主宰其他的部分。在21世紀的經濟中,日本主婦發現自己正站在制高點上─真令人難以置信。

 聰明的日本主婦在日本和世界金融體系中居然變成重量級玩家,一開始日本的財經界居然對自家門前的這股強大金融實力毫無所知。

 以下就是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遠看,日本有35到40家財力雄厚的世界級多國企業,包括豐田、三菱、佳能等,足以和世界上任何大公司平起平坐的競爭。這些大公司利用日本的低利率和相對弱勢的貨幣,持續把公司再造得越來越有效率和競爭力,今天他們精簡組織、不斷成長,從外銷產品中賺到龐大利潤。日本超大企業代表了日本股市掛牌企業中的半數,表面上看來,情勢一片大好。

 可是這幅景象有一分真實,卻有兩分虛假。

 日本股市只反映了日本10%的實質經濟,其餘遭到忽視的90%並未反映在股票市值中,而且根本沒有成長,1997年當日本經濟處在名目成長率高點下,從那年至今,歐元區經濟體已經成長50%以上,美國經濟成長了70%,難怪現在日本的階級戰爭和對收入分配不均的憎恨都開始升高。

 為了瞭解過去幾十年日本經濟發生了什麼事,先從日圓講起。在日本,日圓匯率是日常生活的動力,連走在街上的行人都緊盯著匯率。

 在日圓升值最猛的1986年到1989年間,全球評論家開始討論新的超級強國日本打算買下全世界,日本人買下紐約洛克斐勒中心這個美國地標是第一樁。這段黃金時期的某個時點,據說日本天皇的皇宮週遭每一平方里不動產的市值,竟然高於整個加州所有不動產價值。

 日本泡沫經濟發展始末

 著名的「泡沫經濟」變成了核心事件,股票和房地產的資產價格飆翻,這段期間日本銀行輕率的貸款融資商業不動產和商業土地,核准貸款金額之高前所未聞。近幾年美國銀行融資給大批不夠格的次級貸款借款人,簡直是當年日本銀行的翻版。

 最後龐大的日本泡沫還是破了,為什麼?部分原因是不理性過頭的市場一旦跨越激情,理性凌駕虛假的幸福感時,市場走勢就會驟然反轉。另個原因是人為錯誤,「廣場協定」簽署後日圓開始升值,日本央行官員想要緩和強勢日圓對於國內出口廠商的衝擊,連續5次調低短天期利率,其實當時他們應該讓越來越強勢的日圓逼迫經濟重組,才將可持續全球競爭力。

 但是他們沒這麼做,1987年2月央行把短天期利率降到2.5%,2年後明白他們做錯了,因為經濟泡沫逐月脹大,於是反其道提高短天期利率,很快把利息升高到6%。為了控制飆升的不動產價格,政府推行新的土地持有稅,並限制銀行的不動產貸款。

 1990年股市崩盤,日本央行仍繼續提高利率,戳破資產價格泡沫。接下來官員袖手旁觀等待情況好轉,直到危機發生後17個月,這項政策失誤造成巨大惡果。

 日本經濟和金融體系在忽鬆忽緊的政策中直線下墜,日圓像石頭一樣直入谷底,更重要的是,新的就業機會停擺,薪資下滑,消費一蹶不振,已經疲軟的公司獲利更是欲振乏力。後來東京圈內人稱1990年代日本是「失落的十年」。

 日本掉進通貨緊縮的漩渦

 最糟的是,日本經濟不像大部分經濟體經歷溫和、漸漸升溫的通貨膨脹,而是直接掉進通貨緊縮的漩渦,物價跌得比谷底更低,大部分國內需求都瓦解了,如果你預期價格還會重挫,何苦現在去買房子或大型家電?

 而且,日本政府又犯下另一個錯,由於經濟筆直下滑導致一大堆借貸人無力償還債務,但政府並沒有採取足夠的積極作為,迫使銀行解決違約貸款問題,銀行體系為之癱瘓,資產負債表上淨是違約貸款案,新的貸款幾乎完全停擺。

 日本經驗中有個關鍵,值得當前世界各國政府引以為鑒:從那個時點開始,暫時性的刺激方案已經無法影響物價水準,經濟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流動性陷阱」,因為利率低到債券和現金根本沒兩樣,所以央銀無法藉由購買債券來擴張流動性。在日本失落的十年裡,相對物價比美國跌25%,這就是通貨緊縮螺旋的症狀,日圓兌換美元的實質跌幅達到近50%,更糟的是央銀喪失影響長天期利率的能力,除了把隔夜拆款利率降到零,別無他法。

 然而時機太遲,貨幣面的刺激無法產生效果,引發一個疑問:如果美國或歐洲同樣犯下一連串愚蠢的政策失誤,會不會也發生類似情況?

 零利率下的贏家與輸家

 在這個日圓疲弱、利率貼近零的時期,有贏家也有輸家,贏家主要是日本龍頭大企業,能夠在出口市場發揮強大競爭力,借貸利息低得可笑,讓大公司可以購買更新、更有效率的機器設備,重建未來全球競爭力。

 輸家是日本小企業,他們資金不足,體質虛弱,屬於勞力較密集的產業,弱勢日圓使得進口能源供應變得昂貴,這關鍵因素使小型企業成為大輸家,他們僱用日本75%的員工,而且多半是內需導向型企業,需要強勁日元降低進口成本,包括石油和其他大宗物資。

 到了1990年代末期,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容許大型銀行開始清理他們慘不忍睹的資產負債表,擺脫過去10年堆積如山的不動產貸款壞帳,這些銀行還買進滿手政府公債,反被日本貨幣政策危險給束縛住,到今天依然沒有解除。

 這段期間還有另一個廉價貨幣政策組合的大輸家:日本家庭。由於存款帳戶幾乎沒有利息進帳,日本家庭財務狀況一片死水,這個國家又是個高齡化、高儲蓄率的社會,許多人靠存款利息添補收入,1991年日本家庭存款帳戶利息收入達39兆日圓,到2005年時重挫至僅有3兆日圓。

 日本政策錯誤對一般老百姓生活所造成的困頓後果,今天看來仍然怵目驚心,在2005到2006年間,收入較差的50%日本百姓實質收入在下降,儘管公司分配紅利,但是收入居中的40%民眾年收入並沒有變動。

 假如物價下滑、貨幣政策使不上力的所謂「日本病」,未來演變成全球事件,那麼美國和其他工業國家勢必會步上同樣後塵。

 日本主婦是重量級金融玩家

 就在此時,日本的家庭主婦上場了。21世紀初,備感挫折的主婦受夠了經濟疲弱不振,尤其是存款投資報酬微不足道。2000年初起,她們把金融大事攬在身上,開始搜尋更高的儲蓄報酬率,她們發現外國公債和其他海外投資會帶來更多收益,家庭主婦一夕間成為全球外匯交易市場裡最大的幕後推手之一,她們集體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家庭儲蓄,在選購較高收益外國債券方面也精明過人。

 目前在東京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內,全球各種貨幣交易當中,大約有1/5和日本民間個體投資人有關,其中又有很多是女性。在貨幣交易的世界裡,很常聽到一個問題:「最近家庭主婦在投資什麼貨幣?」有趣的一點是,家庭主婦在投資時通常不透過日本大型金融仲介機構,有越來越多人直接在網路上投資

 日本目前的金融資產,有3/4掌握在靠存款收益維生的銀髮手裡;日本家庭總流動金融資產大約1千2百兆日圓,折合11兆美元,過半數是存款帳戶和其它金融工具。這可是一筆大錢,只要把家庭流動金額的1%拿出來,就足以讓這些家庭主婦成為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中的最大玩家,如果家庭主婦動用其中2%集體行動,更足以一舉擊垮全球金融市場。

 日本主婦如此神勇的理由是:你可以把家庭主婦的投資,想成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影響力,她們透過電腦接觸到全球大量廣泛的金融投資機會,找出最佳報酬,這批數百萬個體決策者操縱了世界上最大金庫,完全超出專職人員可以直接接觸範圍,結果日本主婦大軍成為一個力量龐大且無法預測的實體。

 舉例說,2008年日本主婦突然改變方向,減少購買國外資產,開始買進日本國內金融資產,結果日本淨資本外流迅速縮減,到了2008年中,來自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向日本銀行借貸,當信用危機持續發酵時,東京變成了急切尋求流動性的西方金融體系最後的救星。

 大藏省官員的管理危機

 家庭主婦在投資上隨時轉向的事實,讓全球危機管理者不能安心。

 不久前,如果發生全面性世界金融恐慌,美國財政部官員可以立刻打電話給日本大藏省官員,如果對方覺得可行,就會命令擁有超額儲蓄的保險公司和其他大型融資公司配合美國政府採取行動,這正是1987年股市崩盤時上演的戲碼,當年政府可以影響資金流動,大藏省可以透過監督管理控制大型金融機構;可是今天情況改變了,如果碰到全球危機,天曉得那些日本家庭主婦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動作?大藏省已經沒有能力控制大規模日本存款流動。

 精於控制形象與實力的日本官僚,如今卻面臨彎彎曲曲的脆弱世界,現在數以百萬計的家庭主婦和其他市場專家,根本不在乎日本官方的形象和權力,因為他們集體串連起來就是力量,他們只在乎資訊──那些反映未來報酬率、風險的事實和見解。

 日本經濟需要創業革命

 持平來說,目前日本領導階層並非沒有注意到這樣高漲的民粹意識,目前在政策圈裡有個共識,那就是今天的低利率需要回升,然而何時應該升息卻引起國內激辯。

 日本領導人知道「自由化的金融市場「和「創業型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好處,就像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東京的官員已經展開一些金融業和小企業破產法的重大改革,日本經濟所需的不僅是提供家庭主婦收益較高的存款帳戶,也需要創業革命。

 次貸危機已經導致某些可怕的後遺症,包括西方風格的企業家承擔風險模式,在世界許多地方所引起的熱潮都冷卻下來。(幾年前日本政府准許外資直接投資日本企業─全球化過程的關鍵元素─如今此政策也逆轉了。)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這可不是好消息,日本的創業活動可以提高經濟成長水準,並且增加消費,日本人若能增加消費進口產品,會有助於大幅降低全球失衡現象。


資金行情續發燒

資金行情續發燒

  • 2009-06-26
  • 工商時報
  • 【陳美君、陳碧芬/台北報導】

 貨幣總計數出現象徵資金行情的黃金交叉以來,熱絡情況持續,不僅5月證券劃撥帳戶餘額,正式突破兆元大關,活存資金更持續暴增2411億元。銀行主管認為,台股短期雖陷入震盪格局,但在市場資金找尋出路下,持續向上攻堅的動能,一點也不缺!

 台灣是在4月出現黃金交叉,5月表現同樣受人關注,據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M1B仍持續上衝,因活期存款增加2411億元,將M1B年增率推升至12.95%,創下94年元月來的52個月新高。

 從央行數據觀察,股市活水源源不絕,主要來自民眾解約定存和外匯存款,停泊在活存帳戶上,特別是準備進軍股市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5月攀至1.0744兆元,較4月大幅增加953億元,堪稱聲勢浩大。

 央行並觀察到,不只內資瘋台股,外資匯入後準備投入台股的外人新台幣帳戶,也較前月增加580億元,因此資金行情可望持續延燒。

 銀行主管分析說,5月台股漲幅驚人,股市融資餘額2413億元,較上月增加527億元,股市的日成交量也逐步逼近2000億元大關,較上月足足增加498億元,推升台股出現價量齊揚行情。


領先指標轉正 結束收縮期。景氣回升、擴張、復甦 有何差別? 景氣刺激方案 還不能退場 。

領先指標轉正 結束收縮期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發布景氣燈號,雖然5月景氣續亮藍燈,但景氣領先指標的升幅(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卻在連續16個月呈負值後首度轉正,達3.5%,顯示景氣收縮期已告一段落,若未來3個月領先指標持續回升,則代表景氣將邁入復甦期。

 經建會以股價、接單、貨幣供給等9項指標編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5月份在股市回升,貨幣供給M1B大幅成長下,綜合判斷再添一分,達12分,所對映的燈號雖仍是代表衰退的藍燈,但是12分的綜合判斷分數已創下近7個月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領先指標的升幅(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在本月轉為正數,依經建會所編製的領先指標自去年元月下跌後,已連跌16個月,本月首度止跌回升;另外同時指標較上月上升2.8%,為連續四個月回升,顯示景氣衰退幅度已經趨緩。

 經研處長洪瑞彬表示,本月份領先指標止跌回升,這代表這一波的景氣收縮期已告一段落,但是這並不代表景氣此刻已進入復甦階段,必須再觀察3個月的走向,才能判斷景氣是否已進入復甦期。

 台灣的景氣領先指標回升速度之快也超乎官方預期,今年1月的跌幅還達23.2%,原本以為還要歷經漫長的調適期才會止跌回升,但僅歷時5個月,領先指標已經在本月回升了。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雖然出口緩慢的情況仍令人憂心,但所有的信號都顯示景氣已過了谷底,目前的回升是緩慢的,但這個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的收縮期,並沒有如先前各方預期的這麼長。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則強調,目前台灣的景氣應屬緩慢回升,回升的型態是「U」型,而非「V」型,因此目前還不能稱為復甦,也尚未進入擴張期,預料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景氣復甦才會趨於明顯。

 經建會表示,依據OECD公布的領先指標,加拿大、英、法、義、中國及印度的景氣可能已經觸底;日、德及美國經濟雖仍處低迷,但指數也較上月回升,惟巴西及俄羅斯續呈嚴重低迷,顯示當前全球經濟惡化程度已見緩和。

景氣回升、擴張、復甦 有何差別?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景氣像1年4季循環不已,景氣由高峰滑落到谷底這段期間稱為收縮期(contraction),由谷底回升至高峰這段期間稱為擴張期(expansion)。

 近來政府已多次宣稱台灣景氣已經落底,開始緩慢回升了,但就是沒有人敢說台灣景氣已經開始擴張,或已經復甦;其實依景氣循環的定義來看,若景氣真落底了,那接下來自然就是邁入擴張期,開始呈現景氣復甦。

 回升、擴張及復甦這些用語看似沒多大差別,但擴張及復甦有著嚴謹的經濟意義(必須事後認定),在近期回升幅度如此微弱下,自然沒有人敢用這麼嚴謹的詞彙來描述經濟走向。

 依目前全球經濟微弱的走勢看來,落底、緩慢回升的說法仍會經常出現,至於景氣擴張、景氣復甦這樣的用語,短期內應該還不會出現。(于國欽)

景氣刺激方案 還不能退場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日表示,雖然景氣已緩慢回升,但是不論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都還不到退場的時候,目前談退場,言之過早。

 近來有人認為景氣已回升,為避免擴張性的政策導致日後景氣火上加油,加劇通膨壓力,應該規劃讓這些景氣刺激方案退場,對此陳添枝主動表示,現在還不是時候,若這個時候縮減振興方案的力量,極可能讓剛要回升的動能又消失。

 陳添枝表示,從歷史的經驗觀察,景氣落底所以會出現「W」型的回升(即復甦後不久又衰退),一定是政策錯誤,例如日本在1996年底將消費稅調高,這個政策等於是給開始復甦的景氣澆了冷水,再如美國1936年到1937年刺激景氣政策抽腿抽得太快,導致景氣又陷入衰退,這說明政府在縮減刺激方案時,要非常謹慎,必須維持復甦的動能。

 至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未來何者應先縮減?陳添枝表示,當然是財政政策,因為政府目前財政赤字擴大,負債壓力沉重,因此未來一旦景氣明確復甦,應先縮減公共支出,而且通常在復甦期間,民間資金需求轉強,只有縮減公共支出才能避免產生資金排擠效果。

 陳添枝強調,台灣目前沒有通膨壓力,因此擴張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仍應維持,談退場還言之過早。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總裁看景氣/經濟V型反彈 嘸可能。總裁看景氣/復甦走U型 歐日路迢迢。

總裁看景氣/經濟V型反彈 嘸可能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25)日指出,全世界各國經濟想在這波金融海嘯後出現「V」型反彈絕對「嘸可能」,他預期台灣經濟至少要2011年才能恢復先前的成長。

彭淮南表示,依據環球透視和摩根大通的預估,台灣經濟要恢復金融海嘯前的成長,要不就是2011年中或年底,同樣都是要到2011年,時間差不到幾個月。

彭淮南的談話顯示,台灣民眾可能還有兩年的苦日子要過。彭淮南指出,美國經濟在2010年底應能恢復金融海嘯前水準但台灣是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經濟成長 高度仰賴出口,復甦要看大型經濟體的臉色,大約兩年後,也就是2011年的年中,國內生產毛額(GDP)才會恢復至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水準。

彭淮南解釋,金融海嘯的禍源是美國,但就各項預估值來看,美國經濟復甦的時程反而領先其他國家,原因是台灣、南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是小型經濟體,內需不足支撐經濟成長,景氣復甦時程因而落後美國等大型經濟體

金融海嘯後,各國普遍採以寬鬆貨幣政策救市,彭淮南判斷,第一季已是景氣底部

儘管國際金融市場回穩,據央行內部預估,各國經濟不可能是快速的V型反轉,恐怕比較接近U字型,但希望反彈時間不要太久。

彭淮南解釋,觀察經濟反轉的轉折點時,透過季節調整後的數字會比年增率準確,當某季經濟成長轉正,就代表已是轉折,但這不表示經濟會馬上回到原先成長幅度,一定要經過一些時間才能完全復原,「復甦的路還很長」

【2009/06/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總裁看景氣/復甦走U型 歐日路迢迢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表示,景氣復甦力道仍相當疲弱,「V字型復甦(景氣快速下降又快速復甦)是不可能,最好是U字型復甦。」

彭淮南表示,歐洲和日本的景氣到2011年仍無法恢復,換言之,日本和歐洲景氣復甦要走的路,比美國還要長

彭淮南解釋,根據各機構預測,全球景氣復甦的力道仍疲弱,主要是美國的失業率高、房地產和股價下跌造成財富縮水,及其儲蓄率高,致使美國景氣無法V字型復甦,且「一定要走一段比較漫長的路」;台灣景氣復甦也會受美國影響

他說,台灣要靠內需帶動經濟成長率很有限,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擴大內需、尋找新的市場

他說,在亞洲國家中,今年只有中國、印度和印尼三個國家經濟成長率是正數,且可以靠擴大內需刺激景氣,因為中、印等三國人口很多、市場夠大。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陳添枝:台灣景氣 U型復甦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天再談景氣,不再研究會不會復甦、何時復甦,而是預告怎麼復甦,他認為景氣將緩慢回升,呈U型復甦。
(本報系資料庫)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26)日表示,台灣景氣復甦的型態像U型,雖然復甦力道較弱,但景氣谷底已過,景氣觸底回升的方向已非常確定;他認為,政府政策還不是退場的時候,「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將持續」。

經建會昨天發布5月景氣概況,看到等待中的指標,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變動率終於轉正。加上最近各研究機構紛紛發布最新經濟預測,提出各式復甦型態,陳添枝昨天願意再論景氣,高興地向媒體確定,景氣循環谷底是今年5月

對於這次景氣復甦的狀況,陳添枝說,最大的風險仍在出口,無論復甦型態以U型、半V型或魚鉤形容,意思都大致相同,意即復甦不會很快,力道很弱;不過他也說,出口復甦雖然緩慢,方向卻很確定,每個月都見好轉。

5月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變動率轉正,代表收縮期結束。陳添枝指出,經建會認定此波景氣高峰在去年3月,從高峰到谷底一般最長15個月,今年5月剛好就是第15個月,顯示這波景氣循環沒有太例外

陳添枝表示,去年底大家還很擔心這波衰退深不見底,恐怕回不來,一般也都認為收縮期會很長,但現在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太大不同,從領先指標來看,景氣已經觸底,雖然回升緩慢,但已經過了谷底。

對於有人認為這次復甦是小W型,陳添枝說:「要有非常強的理由才能這樣說。」他指出,過去幾乎沒有出現過W型復甦,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失落的十年,那是因為政府錯誤政策(消費稅)造成。「會出現W型,不是政府太早退場,就是政策錯誤。

陳添枝強調,政府太早退場會有危險,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Martin Wolf)日前提醒,政府收手太快會崩盤,太晚收手也有危險,政府對於退場的時間點要深思,「現在復甦力道太小,說退場還太早」。

陳添枝說,政府在財政政策上擴大支出,在貨幣政策用降息來刺激景氣,但是當景氣復甦,就應舒緩財政政策,才不會排擠了民間投資,當物價已經有通膨壓力時,政府退場可能就退得快。

【2009/06/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尹啟銘:明年全球經濟將以中國馬首是瞻。太陽能、LED 小心不要像DRAM

尹啟銘:明年全球經濟將以中國馬首是瞻

經濟部長尹啟銘23日應工商建研會邀請發表演講,他表示,去年秋季以來,美國、日本經濟暫時熄火,印度市場又不夠大,中國大陸最被各方看成全球經濟驅動的引擎,今年估可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約0.5%,預期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以中國馬首是瞻。

尹啟銘說,經濟已有止跌現象,以加工出口區為例,無薪休假員工從2月的高峰2.6萬人,降至5月底僅2,000人。5月失業率小幅上升,應是各級學校畢業的季節性影響,政府將再陸續舉辦就業博覽會,應可逐步紓解失業率。

【2009/06/2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尹啟銘:太陽能、LED 小心不要像DRAM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台灣經濟屬於「淺碟型」,不但過度依賴美國市場,而且集中在高科技、半導體,廠商其實並沒有掌握關鍵技術,就像DRAM產業一樣,因此太陽能、LED這兩大國內全力發展的重點產業也應避免重蹈DRAM業的覆轍

尹啟銘昨天出席工商建研會的活動,以「全球變局下,台灣經濟的前瞻」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的產業過於集中,例如DRAM業,產業自主性低、集中度高,每年還 要提出大筆的技術移轉費用;產值很大,但是沒有關鍵技術,利潤少,常要「力拼(毛利率)保二、保三」,例如茂德光是技轉費用就高達一成。

他說,在景氣轉變的時候,掌握關鍵技術的企業可以減少產量,但台灣廠商就會受很大的衝擊,就像是淺碟子裝滿水,只要受到外力一點點波動,水就很容易濺出來。尹啟銘不諱言,太陽能、LED產業這兩大國內全力發展的重點產業,他都很擔心未來可能重蹈DRAM業的覆轍。

尹啟銘說,台灣是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基地,再把產品銷往美國,其實台灣倚賴美國市場最重,不是想像中的「傾斜中國」,但是目前中國是第三大經濟體,台灣必須重新定位中國。「台灣最好的市場機會都在中國大陸,為什麼要怕被人講是『一中』」?

尹啟銘說,經濟部預訂下周二(30日)公告實施開放陸資來台;7月1日到年底則為「對大陸宣導期」,經濟部將主動到大陸「招商引資」。

而對於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尹啟銘也表示,未來進口大陸貨可能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經濟部正研究設置因應大陸進口損害救濟基金。

尹啟銘表示,他現在每天都會想一遍「台灣經濟的未來」這句話,因為每天都有所不同,他也建議企業家們每天花五分鐘來思考這個問題。

【2009/06/24 聯合報】@ http://udn.com/


美少女股神 看好第四季A股


近來在中港快速竄紅的「美少女股神」王雅媛指出,目前股市波動幅度越來越大,風險跟著升高。她預期,全球經濟將在今年第四季反彈,尤其是中 國大陸,第四季A股將會有不錯表現

王雅媛2007年2月參加中港模擬投資比賽,以模擬100萬元資金投資港股,二個月獲利20倍,從來自香港八所大學、1,800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勇奪第一名。

王雅媛去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目前任職申銀萬國(香港),負責港股經紀業務;擁有多張金融專業證照,加上早前模擬投資競賽表現優異,又擁有亮麗的外表,被中港媒體封為「美少女股神」,並且為多家中港報章撰寫財經專欄。

對於這個封號,王雅媛說,她不太喜歡。她只是對股市有濃厚興趣,希望可以在股市建立自己的事業,巴菲特才是她心目中真正的「股神」。

在昨(22)日刊出的北京晚報專訪中,王雅媛比較中港兩地股市。她認為,A股賭性強,一些A股投資人,在市場好的時候就滿倉,市場不好就清倉,沒有價值的概念,投機意味較重。港股投資人較注重價值投資,但喜歡炒未來、炒概念。

對於自己的投資心得,王雅媛說,原則便是市場上什麼事情都有機會發生,不要限制自己對市場的想像空間。正如金融海嘯前,恐怕沒人想到雷曼兄弟也會倒閉。

她認為,「時間」在投資上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很多人以為長線投資很簡單,只要買對股票,拿著不放就好。但問題在於只要第一個步驟錯了,如選擇錯股票,或買進時機不對,之後的故事就截然不同。

王雅媛對於年輕人該不該購屋也有獨特的觀點。她說,現在房貸利率很低,許多仲介都打出「買便宜過租」的廣告。不少年輕人也認為,只要付三成頭期款,以後每個月房貸負擔跟房租差不多,因此工作兩、三年有點積蓄,就急著買房子。

王雅媛不認同這樣的理財規劃。她表示,太年輕就購屋,房貸期限拖得長,付出的利息相當驚人,況且還得先解決頭期款的問題

王雅媛認為,年輕人越早理財,成功機會越高,而且年輕人其實是可以承受風險更高的投資,若太早買樓將會抹煞掉這段「搏殺時期」

王雅媛說,如果太早買房,等20年還完房貸,就得開始考慮退休後的財務問題。但那個時候只能接受較保守的理財規劃,很多人最後可能會發現,除了手中那套房子,就什麼都沒有了。

【2009/06/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中國股市命脈 上證指數


前 言:今年全球股市漲勢最大的在那?中國、台灣這個新興崛起的大中華經濟體,加上7月份台灣50與香港滬深300ETF將互相掛牌,中國、台灣、香港兩岸三 地資本市場進行「直通車」行動,連結成共榮大中華金融市場。在經濟部分,在中國家電下鄉、進城行動,將台灣優先納入採購對象,「Chinwan」成形,大 中華不僅成為全球金融風暴後全球矚目的焦點,可望成為新興崛起的亞半球超強經濟體,而投資大中華成當前最火紅焦點。

但是,大中華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中國更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從資本市場,上證指數、深圳指數到香港A50,到實際投資資面,本報為您策劃一系列的專題,為您揭開神祕的面紗與,與您一起探索大中華經濟財富寶地。

【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上海綜合指數 (上證指數)是中國最重要的指數之一,上證指數是為一市值加權平均指數,主要追蹤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交易所有A股與B股的每日價格表現。該指數以1990年 12月19日為基期 (基值為100),至目前總市值約為6.12兆人民幣;由於其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發佈的指數,往後才又陸續增設上証A股指數、上 証B股指數、上証分類指數等,因此雖然中國現有的證券指數眾多,悠久的歷史仍讓上海綜合指數成為目前中國投資者最普遍接受且廣泛使用的指數。

上證B股交易為美金報價,因此指數計算時B股價格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換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其計算方式為:

上海綜合指數交易時間為每周一到五的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單股每日最大漲跌幅為10%,每筆交易需要繳納千分之一的印花稅,另外券商收取千分之三的手續費。

保德信投信表示,上海綜合指數底下之成分類股以金融類股比重最大,佔32.88%;其次為石油及天然氣產業,佔21.16%;基本原料類股則占整體比重 15.20%,位居第三;顯示上海綜合指數除了金融類股為領導指數表現的龍頭外,原物料相關重工業也對於指數有深遠的影響力。由於上海綜合指數為中國最重 要的指數之一,在上海證交所掛牌的公司也廣為人知,如中國石油天然氣、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保險、寶山鋼鐵等,都是佔指數權重前十名內的重要企業。

保德信投信表示,人上海綜合指數包含上証A股指數及上証B股指數,以A股和B股將國內及國外投資人分成兩個市場是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的特色。1990年上海 A股開放交易之後,為了避免外資對於起步階段的A股證券市場造成衝擊,並且解決國內企業獲取外匯的需求,在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的限制下,特別設立專門為境 外投資者以外幣交易的B股市場。

上證B股由中國大陸境內公司發行,於中國大陸上市之股票,最初僅作為專供境外投資者以外匯進行買賣的股票,以美金為交易結算貨幣,後來亦同時開放予大陸人士,但必須以合法外匯存款進行買賣。

【2009/06/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獲利王?中興保全、新光保全、精華光學、必翔、五鼎、生達化學及晟德()

連續八年業內獲利破15%企業榜 誰是台灣獲利王?
稻盛和夫用一生經驗幫助企業,台灣也有企業做到高收益?《天下》篩選業內淨利率能八年持續超過一五%以上的高收益企業,出現的名單,部份令人意想不到,哪些企業是獲利真英雄?
【文/黃靖萱.黃亦筠 】

深藍色、○.六公分乘四.五公分。每天,從竹科「五鼎生技」二樓的產線裡吐出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萬片這樣的小小紙片。

別小看它,每一張細細長長的血糖試紙,圍繞著近五十個專利,毛利率高達八成以上。

這是成立才十一年的五鼎生技,業內淨利率卻能夠連續九年都超過一五%的關鍵。

攤開近八年來的上市櫃公司的獲利成績單,台灣不論高科技或傳統的大型集團企業,當戴上獲利率的眼鏡來檢視時,他們全都無緣榮登榜上。

為了找出台灣真正的高收益「大」企業,同時避免許多企業都靠著業外收益,例如轉投資或賣土地資產來挹注獲利,《天下雜誌》篩選業內淨利率能持續超過一五%以上,做為高收益企業的標準。

這張「高收益企業」榜上,除了寡佔台灣電信市場的電信三雄,以及輕資產、靠腦力的IC設計,與軟體公司外,最特別的還有兩個族群。乍見他們躍上名單,總會讓人搔著頭猛問,「為什麼是他們?」

其中,台灣保全業的前二強,中興保全新光保全都名列榜上

「這突顯現代人對安全的日益重視,也帶動安全產業服務的推陳出新,」研究台灣安全產業多年的開南大學教授鄭善印分析。

身為安全產業的一環,中興保全和新光保全壯大的背後,有集團富爸爸撐腰。「有一塊豐盈來自集團的『固定收益』,」一名安全系統整合業總經理分析。

舉例來說,過去十年,光是新光集團旗下對台投資,如新光三越百貨大舉蓋樓擴點、新光醫院,還有新光人壽買地蓋商業辦公樓,新樓的保全,當然都給旗下的新光保全。而中保背後,則是另一個集團國產實業。

中興保全 研發團隊就兩百人


但有富爸爸,不足以說明為何能坐享高收益。

中保目前在台灣系統保全、運鈔車保全、警衛保全三大保全項目,市佔率都超過六成,遠高於第二大的新光保全。「中保更重視科技技術的創新,」這名總經理觀察。

中保最為外人所熟知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就是保全設備自主研發,不對外採購。光是研發團隊就有兩百人。「這是為了讓系統有差異化,自主研發比較能掌握服務流程,升級設備,信賴度更高,」中保協理朱漢光說。

也因此,中保在三年多前開始佈局行動保全,利用衛星定位,掌握移動中被保護的人物資訊。更在AGPS在台灣仍不普及時,就和當時推動AGPS的中華電信合作。如此,中保的客戶即便在地下,也可以透過衛星定位頻訊號追蹤。

中保因此打下行動保全的市佔,成為全球第一家將AGPS晶片商業化使用的企業。

中保還是台灣第一個將客戶資料數位化的保全業者。中保的保全人員出勤,只需帶著PDA,為避免客戶資料外洩,如果人員沒在預定時間內將客戶資料回傳到公司 的中央傳輸器,PDA內的資料就會像電影「不可能的任務」一樣,自動銷毀。也因此,中保有九成的客戶,都將備份鑰匙交給中保。

「這種長年累積的品牌信任,是難以模仿的門檻,」鄭善印分析。

這些高收益企業中,更令人意外的是,有高達五家生技醫材公司入榜:精華光學必翔五鼎生達化學晟德前三家醫材公司,淨利率更高於只做內銷的後兩家製造學名藥公司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23期;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訂閱天下雜誌紙本雜誌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因為中國的振興方案令人對亞洲的復甦更有信心。香港股市也將因與中國的緊密關係以及全球流動性的增加而受惠。情況並沒有快速惡化,但這並不是說就會好轉。

摩根資產管理:全球股市「超買」 恐將回檔

更新日期:2009/06/05 13:18

(中央社台北5日綜合外電報導)摩根資產管理公司(J.P. Morgan Asset Managment)表示,全球股市已經「超買」,未來幾個月料回檔修正,因為近期的景氣回春跡象無以為繼。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全球資產高達1.1兆美元。該公司香港投資部門主管路易斯 (Geoff Lewis)表示,他們正在減碼股市。

路易斯說,「所有股市近期看來都屬超買。我們預期夏季這幾個月可能出現某種修正。

MSCI世界指數自3月9日創13年低點以來,已經強彈43%,因為投資人揣測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將能緩和全球經濟的衰退。這項指數目前本益比18倍,為2004年12月30日來最高。

路易斯表示,「歷史告訴我們,金融業發生危機後,需時四年才能完全復原,這段期間會有大幅反彈。我們還在其中一波中。

他指出,「情況並沒有快速惡化,但這並不是說就會好轉。

路易斯呼應安本資產管理公司 (Aberdeen AssetManagement Group)姚鴻耀的說法。姚鴻耀昨天說,企業獲利前景無法支撐香港股市這3個月來的漲幅

香港恆生指數自3月9日創4個月低點來,已彈升63%。

他也說,該公司「加碼」日本以外的亞洲股市,因為中國的振興方案令人對亞洲的復甦更有信心。香港股市也將因與中國的緊密關係以及全球流動性的增加而受惠。(譯者:劉淑琴) 980605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復甦順序一向是股市、經濟、房市,這次恐怕只是資金行情。

專家:屋比10家再買不吃虧

  • 2009-06-02
  • 工商時報
  • 【馬婉珍/台北報導】

 陸資效應推波助瀾,全台房市瘋很大,台北、台中等地各有驚人的億元「超豪宅」案公開,看好後市的屋主也趁機抬價,但專家認為,這波房市只是W型非理性榮景且新成屋陸續釋出,房價仍有下修空間,對於購屋人來說,貨比10家再買屋才不吃虧,別被銷售話術沖昏頭。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提醒,商辦市場及住宅市場,應分為兩個區塊評估,政府雖開放陸資進駐商辦市場,可讓商辦大樓的空置率降低、租金、房價皆上漲,但不代表陸資會在此置產、長期居住生活,因此一般老百姓用於自住的住宅市場,恐未能同時受惠。

 此外,根據中央銀行新出爐的「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空屋數149.6萬戶,較去年整年度的143.2萬戶多出4.5%,創下歷史新高,央行報告並認為,經濟仍不景氣、民眾財富仍未明顯增加且完工的新成屋陸續釋出、空屋數將持續攀升,因此房價仍有下修壓力。

 莊孟翰進一步指出,按整體經濟環境的歷史走勢看來,復甦順序一向是股市、經濟、房市但這次卻是股市房市一片榮景,經濟基本面卻未見好轉,景氣未有迅速反轉向上的支撐力道,因此恐怕只是資金行情

 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琪也說,陸資行情激起全台房市一波浪潮,但因整體效益並未展現,若短期間讓房價推升過速,恐會再度造成買賣雙方認知擴大,壓抑春芽初冒的市場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