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領先指標轉正 結束收縮期。景氣回升、擴張、復甦 有何差別? 景氣刺激方案 還不能退場 。

領先指標轉正 結束收縮期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發布景氣燈號,雖然5月景氣續亮藍燈,但景氣領先指標的升幅(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卻在連續16個月呈負值後首度轉正,達3.5%,顯示景氣收縮期已告一段落,若未來3個月領先指標持續回升,則代表景氣將邁入復甦期。

 經建會以股價、接單、貨幣供給等9項指標編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5月份在股市回升,貨幣供給M1B大幅成長下,綜合判斷再添一分,達12分,所對映的燈號雖仍是代表衰退的藍燈,但是12分的綜合判斷分數已創下近7個月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領先指標的升幅(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在本月轉為正數,依經建會所編製的領先指標自去年元月下跌後,已連跌16個月,本月首度止跌回升;另外同時指標較上月上升2.8%,為連續四個月回升,顯示景氣衰退幅度已經趨緩。

 經研處長洪瑞彬表示,本月份領先指標止跌回升,這代表這一波的景氣收縮期已告一段落,但是這並不代表景氣此刻已進入復甦階段,必須再觀察3個月的走向,才能判斷景氣是否已進入復甦期。

 台灣的景氣領先指標回升速度之快也超乎官方預期,今年1月的跌幅還達23.2%,原本以為還要歷經漫長的調適期才會止跌回升,但僅歷時5個月,領先指標已經在本月回升了。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雖然出口緩慢的情況仍令人憂心,但所有的信號都顯示景氣已過了谷底,目前的回升是緩慢的,但這個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的收縮期,並沒有如先前各方預期的這麼長。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則強調,目前台灣的景氣應屬緩慢回升,回升的型態是「U」型,而非「V」型,因此目前還不能稱為復甦,也尚未進入擴張期,預料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景氣復甦才會趨於明顯。

 經建會表示,依據OECD公布的領先指標,加拿大、英、法、義、中國及印度的景氣可能已經觸底;日、德及美國經濟雖仍處低迷,但指數也較上月回升,惟巴西及俄羅斯續呈嚴重低迷,顯示當前全球經濟惡化程度已見緩和。

景氣回升、擴張、復甦 有何差別?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景氣像1年4季循環不已,景氣由高峰滑落到谷底這段期間稱為收縮期(contraction),由谷底回升至高峰這段期間稱為擴張期(expansion)。

 近來政府已多次宣稱台灣景氣已經落底,開始緩慢回升了,但就是沒有人敢說台灣景氣已經開始擴張,或已經復甦;其實依景氣循環的定義來看,若景氣真落底了,那接下來自然就是邁入擴張期,開始呈現景氣復甦。

 回升、擴張及復甦這些用語看似沒多大差別,但擴張及復甦有著嚴謹的經濟意義(必須事後認定),在近期回升幅度如此微弱下,自然沒有人敢用這麼嚴謹的詞彙來描述經濟走向。

 依目前全球經濟微弱的走勢看來,落底、緩慢回升的說法仍會經常出現,至於景氣擴張、景氣復甦這樣的用語,短期內應該還不會出現。(于國欽)

景氣刺激方案 還不能退場

  • 2009-06-27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日表示,雖然景氣已緩慢回升,但是不論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都還不到退場的時候,目前談退場,言之過早。

 近來有人認為景氣已回升,為避免擴張性的政策導致日後景氣火上加油,加劇通膨壓力,應該規劃讓這些景氣刺激方案退場,對此陳添枝主動表示,現在還不是時候,若這個時候縮減振興方案的力量,極可能讓剛要回升的動能又消失。

 陳添枝表示,從歷史的經驗觀察,景氣落底所以會出現「W」型的回升(即復甦後不久又衰退),一定是政策錯誤,例如日本在1996年底將消費稅調高,這個政策等於是給開始復甦的景氣澆了冷水,再如美國1936年到1937年刺激景氣政策抽腿抽得太快,導致景氣又陷入衰退,這說明政府在縮減刺激方案時,要非常謹慎,必須維持復甦的動能。

 至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未來何者應先縮減?陳添枝表示,當然是財政政策,因為政府目前財政赤字擴大,負債壓力沉重,因此未來一旦景氣明確復甦,應先縮減公共支出,而且通常在復甦期間,民間資金需求轉強,只有縮減公共支出才能避免產生資金排擠效果。

 陳添枝強調,台灣目前沒有通膨壓力,因此擴張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仍應維持,談退場還言之過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