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復甦,總在經濟最弱時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里昂哈特日前在該報專欄「經濟實況」撰文指出,復甦總在經濟最弱時,因此往往使人懷疑復甦能否持續,不過就他認為,美國經濟現今的復甦步伐至少有四項力量的支撐。
他指出,1982年秋天,當時美國經濟才自衰退泥淖中掙扎站起,失業率向10%邁進,紐約時報刊出一篇文章,質疑復甦根本還未開始。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美國經濟平均一年成長6%以上。
如今,大家又對美國經濟產生相同的懷疑,擔心就業市場不振打擊消費者信心、企業資本投資意願低落,以及銀行不肯放款等因素,會使才剛起步的復甦腳步受阻。
里昂哈特指出,人們在衰退結束時往往會過度悲觀,因為這時也是經濟最弱的時候。以眼前這波衰退來看,人們都了解造成前一波景氣大好的力量,如房市與低利抵押貸款,不可能成為本次復甦的動力。大家開始擔心未來的成長將來自何處。
他表示,其實世人大可不必如此憂慮,因為至少有4股力量會支撐美國經濟的復甦。
首先是來自中國的需求。他指出,多年來大家一直在談論中國需要增加消費,而美國則應該減少消費,如今,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之中。中國政府已在增加支出來振興經濟。同時,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需求減少,使得中國出口減少,而今年的貿易順差佔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有可能會由2007年的9%降至4%左右。華盛頓智庫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院的拉第就表示,整個情勢正朝向正面發展。
他也表示,若要此情況持續,中國必須讓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升值,如此有助幫助中國內部需求,也可使美國輸中產品變得相對便宜。
第二個力量是需求正在增加中。儘管如房市泡沫時期的消費熱潮不可能再現,但當時的消費熱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反觀現今的消費需求,儘管成長溫和,然而卻可持續。以汽車為例,預料今年美國汽車銷售量為1050萬輛,遠不及過去10年平均每年1600萬輛的水準,但預料明年汽車銷售將增至1120萬輛,2011年為1370萬輛,2012年為1550萬輛,這些數字看來並不強勁,卻是代表未來兩年將成長30%。
第三個力量是政府的振興計畫。他指出,儘管大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歐巴馬政府的7870億美元振興方案交易不差,但是政府還是可以設法加強振興經濟的力度。他建議政府應該增加一些小規模的振興措施,配合當前的低利率環境,有助延長振興效果直至明年。
至於第四個力量,里昂哈特認為是一個謎,不過他認為確實可能存在。他指出,1992年柯林頓召集頂尖經濟學家商討未來支撐經濟成長的力量會是什麼,然而當時沒有人想到網際網路,也就是說大家都沒有預測到達康盛世到來。如今是否還會出現這樣的驚喜?也許是雲端運算,也許是其他科技,也可能是替代能源。
里昂哈特表示他不確定會是什麼,不過他寧願相信若干年後,人們談到一些帶動經濟成長的動力,可能是我們現今根本沒想到的東西。
克魯曼專欄/半調子經濟 歐巴馬嚐苦果
共和黨人曾經叫囂要讓健保改革變成歐巴馬的滑鐵盧。不過,根據3日選舉的出口民調,選民在健保方面是傾向民主黨的。但儘管歐巴馬未在健保遇上滑鐵盧,在經濟方面卻可能遇到安齊奧(Anzio)的苦戰。
3日的選舉不是對歐巴馬的信任投票,州長選舉主要是因地方因素而決定。一旦遇上全國議題,選民其實支持民主黨。認為健保是最重要議題的選民,在新澤西州長選舉中一面倒向民主黨,投給共和黨的選民主要掛念財產稅與貪腐的問題。
但是選民的確很不滿意當前仍舊黯淡的經濟局面。而一旦選民心情不佳,就會投給任何非現任的候選人。就連原本預料會輕易當選的紐約市長彭博都贏得辛苦。
而且施政願景毫無章法的候選人反而更容易當選。新澤西州長的共和黨當選人克里斯蒂沒有交代,在新澤西嚴峻的預算赤字下要如何減稅。不過選民還是投給他。
這讓民主黨在明年的期中選舉處於劣勢。並非選民反對民主黨的施政議題,而是因為所有跡象都顯示失業率在未來一年內仍將痛苦高攀。共和黨將藉此獲利,儘管該黨腦袋空空。
這讓我想到義大利的安齊奧之役。
二次大戰的安齊奧之戰,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最佳例子。當時盟軍在敵人防線的大後方登陸,造成奇襲,美軍指揮官卻沒有利用機會擴大戰果,反而縮在灘頭,結果遭到周遭山嶺的德軍夾擊,損失慘重。
這和當前的經濟局勢有其相似處:今年初,歐巴馬在高民氣下就職,誓言要對經濟作出重大變革,但他的實際行動過於保守,不夠大膽。他的作為讓經濟免於崩潰,卻無法降低失業。
歐巴馬的經濟振興方案遠低於眾多經濟學家認定所需。就連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羅默也認為,經濟刺激方案的規模應該要有1.2兆美元。白宮也不願對大銀行額外注入大量資本,因為這可能必須要把較弱的銀行暫時收歸國有。相反地,白宮採取的是鴕鳥心態,希望銀行能夠自己想辦法賺回健全的體質。
白宮可能會辯稱,太大膽的行動過不了國會這關。但是白宮從未真正挑戰過政治的限制,也從未表示他們力有未逮,抱負無法完全實現。官方口徑都說當前行動已經足夠,扼殺掉採取進一步振興措施的理由。
但是經濟需要更多援助。經濟的確在第三季快速回升,但不足以改善就業。未來也很難看到樂觀的理由,刺激作法已經發揮完最大的功效。就連財政部長蓋納都承認銀行不願放款。許多經濟學家都預計,依照現行局面,經濟增長將在未來一年內再度煙消雲散。
問題在於歐巴馬看來也無力改變這個前景。華府的常識認定預算出現赤字時,就不能採取更多財政刺激。儘管這在經濟學上是錯的,但沒人理會。而去年士氣昂揚的民主黨基層逐漸失去熱情,因為歐巴馬對華爾街的懷柔,顯得正在背叛他們的信念。
因此,總統先生錯失先前擴大戰果的機會,在一個太小的灘頭上被敵火釘住。
如果民主黨在期中選舉大敗,名嘴會說這是因為歐巴馬向左轉得太多,而美國是中間偏右的國家,諸如此類。但事實是歐巴馬作得太少,以致於他的施政議題遭到威脅。今年初的半調子經濟措施,恐怕要傷害民主黨好幾年。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歐巴馬:就業機會通常跟在經濟成長後頭
針對美國10月份失業率站上二位數,創下1983年以來新高的10.2%,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安撫國人:「歷史告訴我們,就業成長通常跟在經濟成長之後。」
美國勞工部今天公佈,10月份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達19萬之多,超過一般分析家的預期,這也是連續第22個月就業機會負成長。失業率從9月的9.8%跳升到10.2%。如果加上只找到半職及已放棄尋找工作者,全國實際失業率高達17.5%。
歐巴馬隨即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談話,強調他的政府一定會盡全力製造工作機會,促進經濟復甦。
他說:「在所有美國人都能夠找到工作之前,我不會休息。」
不過歐巴馬也呼籲美國人不必過於悲觀。他說:「歷史告訴我們,就業成長一向跟在經濟成長之後。」
美國商務部日前公佈,今年第三季國民生產毛額止跌回升,成長達3.5%。這是2008年第二季以來首度出現經濟成長。
此外,今天稍早,歐巴馬已在白宮簽署參眾兩院先後通過的延長失業救濟期限法案。根據這項法案,全國各州失業救濟申請期限延長14週;失業率超過8.5%的州另額外延長6週。目前全國有27州失業率超過8.5%。
美國國會於今年2月通過將失業救濟申請期限從26週延長到最多53週。但由於就業市場持續疲弱,許多人長期找不到工作。勞工部統計顯示,目前每天約有7000人的延長期限到期。估計到今年聖誕節,全國將有200萬人無法再領每週平均300美元的失業救濟。因此,這項法案即時生效,等於是歐巴馬送給他們的最佳聖誕禮物。981106